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09-04-28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鑫

法制日报:把握法学特色提供个性化指导

法制日报:张鑫(2009-04-28)3nX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千家万户,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院系,都非常重视,分析形势,研究政策,出台各种就业促进政策和配套措施。而学校和院系作为毕业生的直接管理者,对于就业工作的具体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和帮扶工作,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宁望和告诉记者:“现在就业问题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由学校‘一把手’亲自挂帅,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根据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记者采访的几所高校纷纷采取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很多政策和法学专业关系密切
 
  为应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的政策,其中很多都和法学专业毕业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了解把握这些政策,对于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告诉记者:“有消息称4月底国家将会针对一些政策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我们打算近期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周活动,以网络、宣传单等方式来全面宣传一下包括西部计划、‘村官’项目等具体政策和措施。”据了解,此前中国政法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已印发了3000份《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其他很多学校、院系也以网络等形式对就业政策进行宣传,让毕业生对就业政策有正确的解读。
 
  网络和短信及时发就业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团委副书记何遐祥认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问题是就业信息的全面搜集和及时发布。我们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尽可能多地搜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机会,然后快捷、公开、透明地提供给毕业生。为此,除了通过网络,我们还专门建立了短信平台,通过短信群发的形式及时地将就业信息发送给同学,保障信息渠道快捷畅通,效果和反响都很好。”
 
  宁望和指出:“其实我们的毕业生并非不愿意去外地工作,信息渠道不畅是制约毕业生京外求职的一个重要障碍。缺乏信息让他们感觉外地的就业机会和北京比起来还是太少。”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09届本科生辅导员耿红梅老师谈了一些搜集信息的具体做法,除了学校就业处网站提供的信息之外,还通过班主任、本学院老师和其他学院老师共同搜集就业信息,并且信息共享。研究生辅导员陈博指出,在研究生就业中,导师推荐是一个重要渠道。
 
  辅导员帮学生修改求职简历
 
  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是一个重点。
 
  何遐祥介绍说:“我们为毕业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从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到实习基地,还针对不同的情况提供实践化的、个性化的指导,更贴近毕业生的现实就业需要。同时,我们还为毕业生提供心理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结合本校毕业生的特色,实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解廷民告诉记者:“今年我校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的初试中表现出色,很多学生进入面试。为了能够让进入面试的学生全面准备,把握住机遇,我们举行了公务员面试辅导讲座,邀请有关人员为同学们讲解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并且组织各种形式的面试辅导,有讲座、有集中辅导、还有一对一的面试辅导。这些做法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作为辅导员,耿梅芳和陈博的工作更为具体细致,全面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状况,一对一地进行就业辅导,就连学生的求职简历她们都亲自进行修改。对于有招聘意向的单位,她们总是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绝不失去一个机会。针对毕业生由于就业周期延后产生的各种焦虑情绪,她们总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压力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沟通疏解。
 
  关注困难学生培养创业意识
 
  在毕业生中,存在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承挫能力相对欠缺、身体残疾等导致的就业困难者。对于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尽可能地给予重点关怀。
 
  解廷民告诉记者:“我们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了‘关注100’活动,即以百分百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关注一批存在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给他们发放补助。去年底今年初,我们给400名毕业生人均发了300元补助。目前,打算对其中尚未签约也没考上研究生的这一部分毕业生继续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
 
  宁望和也告诉记者:“我们在就业工作中,非常关注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给他们提供帮助。对于身体残疾的毕业生,我们也会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荐。”
 
  尽管相对于理工科而言,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创业中处于劣势,但也挡不住有些毕业生创业的热情和愿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就了解到,有个别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创业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对于法学专业毕业生进行创业,虽然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存在诸多困难,但是,他们都认可国家和各地给予相应的政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学校和院系也在积极进行宣传。
 
  解廷民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并不是说鼓励学生一毕业就去做生意,而是要加强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境外交流提供实习岗位
 
  除了常规就业渠道之外,学校也在积极开拓其他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
 
  何遐祥介绍说:“我们积极推动学生交流工作,推荐学生到境外学校交流学习。近期,我们开展了和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韩国延世大学的学生交流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近日与苏宁电器签订了应届毕业生实习创业基地协议。苏宁电器将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并利用店面提供创业机会。这一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