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09-04-23 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罗园

北京科技报:差别化停车:北京疏堵新方案

 KQx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科技报:罗园(2009年4月23日)

 KQx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单双号限行、每周少开一天车,居住在北京的人们对这些疏堵措施早已耳熟能详了。为了缩短“堵”在路上的时间,几乎每个北京市民每天都要不止一次地推算该什么时候起床上班、提前多长时间出门会友。尽管如此,碰上堵车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于是,人们对“堵车”也从最初的愤怒、烦躁变成了习惯、麻木。
 
为了解决北京堵车现象严重的问题,北京将对社会公布第六批缓解交通拥堵方案。根据方案,北京将实行路面的差别化停车,以引导市民合理使用机动车。
 
目前,在三环以内的露天停车场和路侧停车场,绝大部分的停车费用为每小时2元。在王府井、东单、西单、前门、金融街、朝外大街、崇外大街、CBD、中关村核心区等中心区域是一小时5元。修改后,2元的区域将调整为5元区,部分5元区将调整为10元区。三环内另有一些5元区、10元区将调整为15元区;从而使停车费形成5元、10元、15元三个档次。在CBD,地上停车费也将高于地下停车场,以引导车辆进入地下。
 
“差别化停车”成为北京针对“占道停车”现象,为“治堵”使出的又一新招数。
 
这是一种静态的交通管理方法,是利用经济调节北京的路面状况。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系宋国华博士认为,差别化停车将会在疏堵中发挥很积极的作用。中心区的土地资源比郊区有更高的价值,提高市区的停车费是对土地资源、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差别化停车可以扶持公交,这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疏堵交通等方面都很有效果。
 
从1999年以来,北京就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强了全市的道路建设;2004年初,北京市交通部门曾对北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街区和桥区逐一进行过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将疏堵工程细化成数百个小项目。从名胜古迹以及胡同的空间里开辟了很多条路,借此打通中心城区内的交通。去年奥运期间,北京开始实行车辆限行,这一疏堵政策确实使北京高峰路网速度比“无限行”期间提高了14.7%。不过,所有的这些措施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的堵车现象。
 
北京的整个城区向心性很强,大量的商业、行政和办公用地集中在中心区。无论人们居住在哪里,最后还得到这些地方工作、消费,因此四环以内很容易堵车。宋国华说。
 
“北京的行车文化有一个很糟糕的地方:如果北京的某个路口堵车了,那里的每一辆车都寸土必争,‘我走不了,你也别想走’,结果导致了大规模堵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庆龙说,与北京相比,广州同样路多、车多,堵车也时有发生,但在广州堵车时,司机懂得让路,从而缓解了堵车的压力。
 
北京交通大学讲师陈绍宽博士同样认为,北京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建立协调的交通系统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北京是一个文化汇集的国际大都市,生活在北京的人有着多样化的观念和习惯。要把不同观念和习惯的人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协调的系统,需要很长时间。
 
交通系统本身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在我国,人、车、路这三个要素的冲突往往会超过其他国家。这主要和我国人口太多和出行习惯有关。宋国华举了一个例子,自行车在我国还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国在设计交通信号灯时,除了要考虑车辆的停留时间,还要考虑自行车和行人。这样一来,红灯时间就会设置得比较长。机动车在转弯时,除了需要避让行人,也需要避让自行车,这就会使机动车在路上延误的时间变长。而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自行车几乎不会被作为出行工具。
 
其实,每个国家都会经历从马车到机动车的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同样经历过从交通混乱到有序的时期。交通拥堵是一个城市发展中的必经阶段。治理北京的堵车现象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交通经验。例如,伦敦就征收了交通阻塞税,在伦敦的内城上装有传感器,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到下午6点半,除了公交车、救护车、出租车和残疾人车,其它进入或停在伦敦市中心的机动车辆都要缴纳5英镑的费用。伦敦市区内,800多台摄像机对这些车辆进行监控。让开车穿越中心城市的人自觉缴费,不付费者则会被施以罚款。这一举措使得每天进入伦敦中心城区的汽车减少了6万辆,交通流量减少了15%。
 
香港交通情况与北京大致相同,但香港利用了经济杠杆的作用来疏导人流。刘庆龙说,香港公交车在节假日和特殊的日子里是有优惠的,目的是要鼓励大家使用公共交通,香港也使用差别化停车,在中心区停车价格是非常贵的,比郊区可能会贵上4到5倍。
 
当然,香港地铁的吸纳和吞吐能力非常强。一眨眼的功夫,候车的乘客全上了车;地铁外顿时空无一人。而在北京,地铁送走了一拨人后,站台上往往还黑压压的一大片。此次“差别化停车”措施的推出,正是用经济来疏导交通的一次尝试。
 
每一种疏堵政策的出台,都不能完全的消除北京交通的拥堵问题。陈绍宽认为,这是因为每一项政策都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分号限行本来是要减少机动车造成的拥挤,可每到末尾为“4”的车号限行那一天,机动车流量减少的程度较小。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对数字会有偏好,挑选车牌时避开了一些数字。
 
差别化停车也不例外。陈绍宽认为,这一举措对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确实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作用到底能有多大还要看具体的实施。提高了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后,有的车主可能不去停车场,而在路面停靠。因此在提高停车收费的同时,要加强对路边停车的监管,才能使差别化停车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宋国华说,人们天生就有对独立空间的需求,这是人们出行选择开车的直接原因。在舒服与时间二者之间,人们或许会为了节省时间而选择使用公共交通,而这一选择也会使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可是之后,人们又会选择驾车出行。于是,城市的交通拥挤又会加重。所以,北京的堵车只能缓解而不能完全消除。避免长时间的堵车,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http://it.sohu.com/20090421/n263530673.shtml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