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R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科技报:(2009-03-24)
“这座航标塔到底怎么建,目前还没有一个可行性方案,但很多媒体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搞得我们很被动。”长江重庆航道局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朱治宇语气中透着些许无奈。
最近,有很多媒体报道,重庆市将投资1000万元,在江北嘴水域建立“世界第一航标塔”。随后,质疑声接踵而至。
“谈塔色变”对于重庆人来说并非夸张。去年年底,重庆奉节县投资2000余万元的华字塔由于成为烂尾楼工程,被迫炸毁;今年一月,重庆万州区设计投资3500万元的三峡明珠观光塔也因形象工程之嫌被叫停,并被爆破拆除。如今,长江重庆航道局提出要建航标塔,而且是超过68米的世界第一高度,人们不免担心:会不会又是一个面子工程?
对此事,大渝网曾发起民意调查——“你认为修建第一高塔有必要吗?” 截至3月16日下午5时,2475人参与投票。1154位网友认为“没必要,又是面子工程”;1091人认为“为了导航,也能增添新景观”。在“投资1000万,你同意建塔还是建希望小学?”的调查中,网上2271人参与投票,1009人认为“同意建希望小学”,267人同意“建塔”,995人认为“都该建”。
“可能是之前失败的两个建塔项目,让大家对此非常关注,但是更多人曲解了我们的意思。”朱治宇说,这几年来,重庆航道局一直在为一个规划目标而努力,就是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江北嘴水域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航道,航标塔也是规划的内容之一。
朱治宇告诉《北京科技报》,去年5月,重庆航道局就提出建设“世界第一航标塔”。现在已经进入操作阶段,但在动工前还需要请相关专家制定全面详实的可行性方案。“很多媒体一听要建‘世界第一’就开始批判,歪曲了我们的意思。我们要建的航标塔主要作用还是导航,附属作用才是旅游观光。”
重庆航道局局长毕方全曾向媒体表示,尽管航标塔的高度和形状尚未最终确定,但其高度肯定将超过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航标塔。这样的高度,其观光的价值是毋庸质疑的。建成后,将给游客增加一个俯瞰山城美景和夜景的新视角,也将会成为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
“投资1000万元,数额虽然不大,但要花得物有所值,毕竟这是在用纳税人的钱。如果这个航标塔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那这项工程就应该建。”北京交通大学规划专家王衍用告诉《北京科技报》,地标性的建筑应该是用来打造区域形象的,将旅游的功能叠加在导航的用途之上,并无不可,也是符合时代需求的。
王衍用说,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第一航标塔”的建造,首先,要考虑导航的需要。其次,就是要让让地标性建筑的特点凸显出来。“既然打算这么建,就应该在其外观和功能上设计带有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不然,地标建筑物就会成为工业化时代的一个共性的地标物形象,而不是一个带有地域文化的个性形象,这就没意思了。”
“有很多人质疑航标塔的高度是否太高,其实这是为了导航之需。”朱治宇告诉《北京科技报》,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主城的长江和嘉陵江航道都位于回水区内,航运条件更加优越,船舶数量越来越多。在两江交汇的朝天门水域,游船、货船、海事巡逻船、航道工作船等船舶来往频繁,水面上的浮标已不能完全满足船舶安全航行的需要。这片水域上世纪90年代就曾发生过撞船事故。目前这片水域最高的航标塔只有15米,已不能适应导航之需,将要建造的68米高塔肯定可以满足江面导航的需要。朱治宇说,“现在水域两岸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也愈加密集,矮小的航标塔只会被这些高楼所遮掩。”
同时,“第一塔”发射的无线电将覆盖广阔水域,便于海事、航道等部门与正在航行的船舶联系,船舶之间的通信也会方便许多。
“‘第一塔’将建在重庆江北嘴水域,该水域从现状来看,建立较高的航标塔,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不是要建世界第一高,还需要经过严密科学的论证。”王衍用说,将要建造的航标塔应该是经过详细的讨论和科学论证的。如果可行,在其发挥导航功能的基础之上,应该为其定好一个文化主题来吸引旅游,且从内涵、外在风貌上都要展现这一主题。而且,重庆有相当好的旅游资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就去年来看,重庆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0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61.5亿元,同比增长25%左右,其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数增幅仅次于天津市,列全国第二位。
对于网友担心航标塔是又一个形象工程的疑虑,王衍用表示,形象工程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给区域打造形象的形象工程,这是需要的,应该赞成;而给政府官员脸上抹金、增加政绩的形象工程应该坚决予以摒弃。“在建塔之前要经过科学规划和设计,目的就在于防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出现。”
“航标塔是一个公共建筑,政府有关部门在做这一项决策时除了请专家科学论证之外,还有必要将论证出来的可行性方案给地方政协、人大来讨论、研究,最终确定建设方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陆益龙说,尽管这不是法律规定,但作为对于一项工程的科学论证补充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还应该在开工之前,将消息和建设方案公布给大众,吸收有建设性的意见作为建设方案的补充。
陆益龙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时,论证方案不严谨、拍板子下决定的例子并不鲜见。相比在美国,政府每出台一个公共建筑建设决定,除了请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可行性方案之外,还要经过议会、议员以及听证会的讨论、投票,才能最终决定是否动工。
朱治宇表示,针对网友关于航标塔投资数额、建设高度等问题的质疑,由于目前还没有最后敲定,必要时,将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