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人民网:廖明山 (2008-10-14 13:56 )
没这么学的:北京的六百多条公交线路、一万多个公交站点他竟然烂熟于心。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就这样用的:无论多冷僻的线路、多偏远的站点,他从未“失口”过。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城市志愿者服务期间,他指路居然有了不少“回头客”,其中还包括几个老外。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北京交通大学,袁洋一可以算是一个小名人了。学校网页上有对他事迹的介绍和专访,而从这一次志愿服务上岗至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先后采访报道过他,甚至还包括一家西班牙媒体。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一切都缘于他“活地图”、“公交通”的特殊本领和西城区“十佳志愿奥运好榜样”的突出表现。在奥运志愿服务的岗位上,他将自己的兴趣、专长和为奥运奉献的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从公交情结到志愿情结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被人称作“活地图”和“公交通”的袁洋一到底有多厉害,也许很多人会不相信。北京的六百多条公交线路、一万多个公交站点他竟然能烂熟于心!很多记者在采访袁洋一时都会拿这个来考考他,可无论是多冷僻的线路、多偏远的站点,袁洋一张口就来,还从来没有“失口”过。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其实袁洋一的特殊本领还不只这些。他在给人指路时,往往会说出两三条比较便捷的线路,让行人根据具体情况自己选择,甚至连哪路公交车上有没有空调也都细心地提醒他们。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种特殊本领缘于袁洋一十几年浓厚的公交情结。在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觉得“好玩”,他迷上了公交车。长大一点后,常常拿橡皮泥捏公交车模型,至今已做了近四百个。2004年,北京公交第一次大调整,袁洋一坐了三年的那路公交车突然被合并了,对他触动很大,从此以后就真正开始关注、研究起公交来。2005年高考,他放弃了做一名医生的梦想,选择了北京交通大学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专业。用袁洋一自己的话说,他对公交已经不仅仅是“热爱”而是“酷爱”了。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袁洋一的家里,放着好多本北京公交地图。从小到大,它们几乎成了他的课外读物,没事就拿出来翻翻、背背。这样经过了十几年,北京的几百条公交线路和一万多个公交站点就了然于胸了。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城市奥运志愿者开始招募后,拥有这一特长的袁洋一理所当然地报了名。在整个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他都会坚守在岗位上。早九晚五,没有休息日,每天接待的咨询都在两百人次以上,同时他还要负责给服务亭每天轮换的高中生志愿者进行指导和培训。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由于工作突出,前不久,袁洋一被评为西城区“十佳志愿奥运好榜样”,他所在的西单商场服务亭也被评为志愿精品点。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活地图”、“公交通”也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很多人都会认为,既然都被称作“活地图”和“公交通”了,那袁洋一在志愿活动中给行人指指路不就是小菜一碟啊。当记者笑着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袁洋一却坦然承认,还是有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并且不止一次。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其实指路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尽管我对公交线路和站点很熟,但是很多人问的问题会比较细,比如说具体的餐饮或者购物场所,我从小就不喜欢逛街,所以很多我就不知道了。”这个时候,袁洋一就得向其他志愿者询问了,尽管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其他志愿者向他“请教”。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袁洋一深知自己这个“软肋”。后来,每天下班后,他都不急着回家,而是在附近转上一个小时,把别人经常问的几个小地点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这样“现学现卖”,此后别人再来问的时候,袁洋一答不上来的情况就越来越少了。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袁洋一也有“失误”的时候。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有一次,一个行人上来问到首师大怎么走。当时人多,袁洋一正忙得不可开交,稍微一想就把路线告诉了那个人。等那个人走后,袁洋一才猛然想起,那个人要去的是首师大,而自己刚刚给他说的,是到北师大的路线。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袁洋一马上冲出去,追了几十米后终于追上那个人,然后向他道歉,重新说了到首师大的路线。这样才安下来了心。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指路竟有“回头客”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商店、饭店有回头客并不奇怪,没想到,袁洋一志愿指路居然也有了不少“回头客”,而且还包括几个外国“回头客”。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一天,几个外国人来到袁洋一的服务亭前,询问到鸟巢怎么走,他们想去参观参观。尽管袁洋一的外语并不怎么好,但他还是鼓起勇气,详细给他们说明了坐车的地方和线路。几个老外明白后,就满意地走了。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第二天,袁洋一由于有事,请了一会儿假。回来后,其他志愿者告诉他,昨天他给指路的那几个老外又来了,朝着志愿亭观望了半天。他们上去问,才知道老外原来是要找袁洋一。得知他不在后,他们才走。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又过了几天,那几个老外再次来到了志愿亭前,他们一下子就认出了袁洋一。在表示了对第一次指路的感激后,这一次他们说要去颐和园。袁洋一耐心地给他们说明,临走时,他们都对袁洋一感激不已。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记者手记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跟袁洋一预约采访的时候,他特意要记者中午一点去,说这个时间人少,其他时间基本都是忙得不可开交的状态。可记者到了他们的志愿亭前,仍有两三个人在那儿咨询,又有人不断到来,基本上没有断过。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既要回答行人的各种疑问,又要处理其他志愿者不懂的问题,同时还要担任分工协调的任务,尽管天气不热,袁洋一还是出了汗,嗓子有点沙哑。不过他反应快、语速快、说话干脆利落,外加超乎常人的公交知识储备,让他在这岗位上如鱼得水。用他自己的话说,“既满足了我的兴趣和研究,又为北京奥运会服务,您看这多幸福。”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J4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袁洋一对记者说,他的女朋友也是志愿者,在北体大场馆做医疗助理。尽管两人相距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她一有时间就过来看他,还常给他带来一些保护嗓子的药和水果。“这是志愿期间最让我感动的事了。”袁洋一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