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08-09-25 来源:金融界 作者:马龙生

金融界:期待“公车限行”推动“减车增效”

 7ER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金融界:马龙生   (2008-9-15 2:32:00)
最新一期北京市政府公报透露,除特殊公务用车外,北京市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公务车将按照牌号尾数,每周限行一天。
 
政府舍弃涉及面更大的“单双号限行常态化”,而在较小范围内对公务车实行限行管理,应该说既是对“单双号限行是否应常态化”争论的回应,也是一种更为稳妥的做法。
 
但“公务车每周限行一天”在具体执行中,还需通过对有关细节的明确,让更强的可操作性来保障实施效果。比如,公务车的界线应该如何划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用车,只是一个粗略的划分。再比如,公车号码与非公车号码,从创编方式上是否可以一目了然地区分?
 
当然,这些细节,还仅仅停留在对已有政策予以完善的较浅层面上。如果我们从政策本身的社会性来看,环保意义上的“限行”,显然与既环保又清廉的“减车增效”还不能相提并论。公众最热望的,显然还是后者。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北京80多万辆机动车停驶,其中公务车达49万辆,在带来巨大“畅通效应”的同时,并未见办公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公务车限行的“效果权重”不言自明。当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元华认为,封存公车如果没有降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就要考虑公车是不是太多的问题。现在,在公车限行作为常态措施被推出之时,围绕“减车增效”而展开公车改革,是否也该被提上日程呢?
 
公务车是否百分之百地“为公”,是否达到了应有的办公效率,才应该是所有相关政策、改革措施的根本出发点。以此来对照分析,如果购置公务车没有限制,如果公务车的管理与使用跳不出权力自肥的阴影,“公务车每周限行一天”的意义,则只能局限于局部、短期和微观了。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