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z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科学时报》 (2008-9-9 视点)
荣朝和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运输经济专业经济学博士,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荣朝和认为,做学问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艰苦过程,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掌声和光环,甚至还会遭人误解。要想在学术道路上有所成就,那就要耐得住寂寞,刻苦攻读、潜心钻研、不断探索。而随波逐流、曲迎奉承,可能暂时获得一些名利,却最终误人误国。
教学改革的不断进取
荣朝和表示,大学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追求真理。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确实是一个不断进取和追求的过程。
1969年,荣朝和在北京初中毕业后下乡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回城。1979年考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系。在这里,他先后完成了本科学习,并攻读硕士和博士,最终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运输经济专业经济学博士。
1994年,荣朝和结束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到母校任教。作为一名潜心研究运输经济的教授。荣朝和深知,运输经济问题涉及面广,复杂性大,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关系现实政策走向,需要长时期艰苦执着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更新和完善运输经济学课程体系,在教学环节上要进一步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体现为不仅重视已有知识的传授,更关心培养学生对学术的旨趣,注重在教学中体现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引导,以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在他的教学创新中,很注重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大量运输经济领域基础理论与应用科研项目,既为任课教师提高自身学术素质和大幅度增加课程信息量及教学深度提供了基础,也为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相关科研活动创造了条件。”
此外,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荣朝和也进行了很多改革。同时,如何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他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为此,他建立了一套课程考核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办法,把只注重结果的考核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考核,鼓励学生多读参考文献,多注意观察运输经济现象,多思考问题,多练习写文章和报告,多动手分析数据和建立模型。
做教师要有四种态度
荣朝和总结说,要做好学问,要有所创新,至少要有四种态度。
一是要谦逊。做人的首要态度是要谦虚,一个人只有有了谦虚的态度,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才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愿望。
二是要勤奋。要把愿望变成现实,还要有长期的付出与投入,任何辉煌成就背后都必有不懈的努力、执着的坚持、大量的投入和长期的积累,光凭一时的冲动和暂时的愿望是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顶峰的。
三是要入世。荣朝和认为,现在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做学问的时代,绝大多数学科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实际、参与社会实践,即所谓“入世”。
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是“知行”, 荣朝和表示,“知”和“行”都有入世的含义。
“入世可以让人了解世事,入世可以让人拥有人文情怀,入世可以让人发现问题,入世可以让人洞察需求。只有入世,才能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贡献社会。”他说。
四是要质疑。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质疑的结果。一个人要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有所创新,这是“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的首要要求。“我个人认为,创新=谦逊+勤奋+入世+质疑,其中,保持合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不盲目相信权威和书本,是在学术领域有所创造的必要条件。”荣朝和说。
VHz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