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校党委书记陈子季,校长余祖俊,党委副书记文海涛、王文文、姚念龙,副校长赵鹏、荆涛、高亮、李国岫、施先亮、艾渤,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蓝晓霞出席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白慧慧教授,各学院和相关部处负责同志以及北京校区、威海校区、唐山研究院全体2025级新生、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家长代表通过线下或线上直播的方式共同参加开学典礼。开学典礼通过学校官方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视频同步直播,累计超24万人次观看。




开学典礼时值我校13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之际,陈子季、余祖俊共同发布“北京交通大学13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诚邀海内外校友、各界贤达齐聚校园,共襄发展盛举,同谱奋进新篇!

余祖俊代表学校向新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向家长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深深敬意。他以《交大人的传承与启新》为题对新生提出殷切期望。他表示,大学是帮助学生走向独立的地方,鼓励同学们在人生新的起点,努力奋斗,做到“自理、自律、自立”,进而在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伟事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希望同学们培养应对变局、无可替代,且可以享用一生的5个能力:一是学会学习,打开创新之门,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会思考,培养批判思维,保持头脑清醒,敢于用严谨的方法去检验、质疑,甚至颠覆,取得创新突破的动力源泉;三是学会沟通,建立信任桥梁,用爱和包容去增进友谊和感恩父母师长;四是学会运动,塑造强健体魄,找到1-2项可以长期坚持的运动;五是学会生活,实现身心愉悦,在选择与放弃之间,把握好“度”,找到内心与外在的平衡。最后,他祝愿每位新同学都能在北京交大练就过硬本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留下建功立业的身姿!。

李国岫主持开学典礼并介绍2025级新生的基本情况。

白慧慧代表学校教师发言。她希望广大新生站在“AI+”浪潮的历史性节点上,立志做问题的发现者,而非答案的搬运工,通过培养刨根问底的精神,打造抵御知识碎片化的铠甲;立志做工具的驾驭者,而非技术的附庸,在智能时代既能“善假于物”,又能“不忘初心”;立志做温暖的守护者,而非冰冷的计算器,坚持五个“学会”,塑造全面健全的人格,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她勉励新生永葆赤子情怀,坚守“为天地立心”的人文理想,用AI赋能社会,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破解“卡脖子”难题,助力民族复兴,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电信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正宇代表在校生发言。他结合自身的科研学习经历,从“知时代所需,行科技报国”“知难而勇进,行精益求精”“知交大广阔,行多彩人生”三个方面分享了将“知行”校训一以贯之的故事,并鼓励学弟学妹们保持“知”的清醒与“行”的担当,既有扎根学术的静气,也有走向广阔天地的勇气,在交大,真正找到热爱的事、走好坚定的路,写下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纪念大会的恢弘场景震撼人心、历历在目。我校197名师生亲历现场参与了广场合唱演出和志愿服务保障,他们以青春之名在第一线唱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之歌,向祖国深情告白。典礼现场,参演纪念活动歌曲联唱的师生代表,再现那一段激荡人心的光荣时刻,在歌声中,引领全体新生再次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意义。



在激昂奋进的氛围中,全体新生庄严肃立,主席台就座的领导老师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全体新生怀着崇敬与憧憬,将校徽端正地佩戴在胸前,开启他们在校园的逐梦新篇。

詹天佑学院赵一帆同学代表新生发言。她从“选择、了解和奋斗”三个方面,回顾了一家两代人传承“交通情结”的坚定选择,讲述了对“交通”的深刻理解和“交大人”的使命担当,表达了以“知行”校训为指引,以“知”立心,以“行”练技,以“志”践诺,在新时代“交通梦”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报国的决心。

全体师生共同唱响《北京交通大学校歌》,气氛热烈,催人奋进,也为此次开学典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青年要有新担当。交大学子必将以奋斗为笔,以青春为墨,秉持初心,勇敢前行,在学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5年,我校共招收各类新生1108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97人,硕士研究生4621人,本科生4323人,第二学士学位600人,以及来自52个国家的445名留学生。研究生中,男女生比例为1.5:1,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19岁,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比33.5%,少数民族学生371人、分布在26个少数民族。本科生中,男女生比例为1.83:1,平均年龄17.97岁,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是15岁,少数民族学生558人、分布在33个少数民族。
责任编辑:李雪 陈羽佳
审核:袁芳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