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02
我校12个学科入围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创历史新高
03
学校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第九届教代会、第十四届工

交大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要闻 > 正文

时间:2025-08-14 来源:规划与学科处 作者:武文斌

【暑期视角】北京交通大学:把握学科前沿方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北京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要、瞄准前沿科学领域,系统谋划,前瞻布局,打破学科壁垒、释放交叉活力、深化交叉融合,推动学科深度融合,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传统工科智能升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传统学科智能升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战家旺教授团队抢抓发展机遇,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从自身主要研究领域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出了属于交大人自己的答卷。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谋划学科交叉融合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形成较大规模,成为世界交通大国。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已经由“建设为主”逐渐向“建养并重”转型,桥梁智能化势在必行。既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快速评估和运维技术将是未来热点研究方向。

以土建学院战家旺为代表的智能检测团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长期围绕桥梁基础设施安全评估和维护技术开展研究,将最新的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和装备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确保我校在交通基础设施运维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谋划学科交叉融合。

“多学科融合-跨学院协作-老中青结合”多措并举,打造交大学科深度融合新范式

多学科融合抓牢核心技术。传统土木和交通学科在国家大形势下亟需进行深刻改革和整合,战家旺教授开始从传统的检测技术研究转型进入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的研发领域。在承担钢桁梁桥下部连接系智能化检测机器人平台的研究过程中,战家旺团队主要承担检测数据分析评估的研究任务,将相应的软件研制和硬件研发委托给第三方。这种做法虽然做到了一定程度的学科交叉,但是核心技术并不掌握在学科内部,对后续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战家旺教授在随后承担装备预研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过程中,从项目的规划和投标阶段就考虑在学校内部挖潜合作,加大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经过多方努力,土建、机电和计算机学院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将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北京交通大学。

项目团队开展桥梁模型损伤评估验证试验

跨学院协作组建强力团队。在项目投标过程中,战家旺教授作为负责人,联合土建学院雷俊卿教授、倪永军副教授、张楠教授、韩冰教授、朱力教授、杜进生教授,机电学院陈科山教授、刘志明教授、万里冰副教授以及计算机学院胡秉谊副教授等代表性教授组建强力团队,明确分工与协作,充分发挥各学院学科优势,以投标第一名的身份承担了项目研制工作。项目研制过程中,土建学院负责桥梁快速检测技术及其评估软件,机电学院负责桥梁自动激振及控制系统,计算机学院负责桥梁无线采集传感器以及采集系统软件的研发。三个学院承担的任务从表面上看是独立的三个子课题,实质上是整个项目框架下的有机整体,密不可分,均为中小跨径桥梁“激振-采集-分析-评估”全流程一站式诊断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团队开展桥梁承载能力检测新技术验证试验

老中青结合发挥强大战力。整个项目团队老中青结合,成员由退休教授前辈、在职教师、在读研究生等构成,包括10名教授、10余名副教授、3位讲师和多名博士硕士。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22岁,年龄结构合理,优势明显。项目严格执行团队协作模式,每月至少一次的大课题组会议、每周至少一次的小范围讨论、项目管理方的节点会议和咨询会等,团队核心教授均参与研讨。团队研究生除关注自身研究领域外,还形成了良好的跨学院沟通机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深度合作,解决科研过程中的难题。

创新型成果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成效显著

项目构建的适用于我国公路中小跨径桥梁的“激振-采集-分析-评估”全流程一站式实现的诊断新模式,形成了“快速、轻量、安全、精准”的桥梁服役状态快速评估关键技术体系。提出的技术及装备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西等地的多座公路中小跨径桥梁实际检测评估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已被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等一线单位应用于桥梁快速检测及评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公路中小跨径桥梁服役状态快速评估关键技术

截至目前,项目合作成果包括:培养博士5名,硕士15名;联合发表高水平SCI、EI论文30篇;联合申报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10项。团队研发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已经部分通过了第三方测试,在准备验收阶段。同时,项目团队正在积极和电信学院等教授进行交流,争取更多的学科和团队加入进来,取得更大的成果。

联合研发的软硬件装备

面向未来,北京交通大学将紧盯国家发展需要、科技发展前沿,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发展体系,切实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交大力量。

责任编辑:李雪 谢建双

审核:袁芳 王瑞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