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国情研修深化青年教师对党情国情社情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强化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根据学校党委工作安排,我校于7月16日至19日组织青年骨干教师赴青岛开展国情研修。校长余祖俊出席开班仪式并为研修班授旗,校党委副书记姚念龙主持开班仪式。

7月16日上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思源楼712举行。余祖俊与研修班青年教师进行了充分互动,倾听大家的心声,并表示学校党委始终高度关心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工程,叮嘱青年教师通过“行业特色”+“科技前沿”+“红色主题”相结合的现场学习、沉浸体验、深层交流,深化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从三方面强化研修效果:一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筑牢立德树人之魂,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做“知行”校训的表率;二是践行科学家精神,勇担科技强国时代重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大局;三是以国情研修为新起点,跑好事业发展的“接力棒”,立足学校“一校多区”办学格局,主动担当作为,共同努力,早日把交大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

姚念龙强调,国情研修是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品牌项目,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践行“四个相统一”、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进步的重要举措,希望青年教师认真参与、深化认知,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思与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深化落实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交流互鉴、共同成长,通过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碰撞,激发创新灵感,汇聚创造力量。

7月17日上午,研修班首站调研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实地考察高速列车研发创新平台,从建设运行、建设成效、十五五规划等维度,充分感受中心“担国家责 做国家事”的情怀与担当,青年教师代表重点就AI多模态和区块链技术进行专题汇报,与中心科研人员就行业技术难题进行请教、展开座谈,探讨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如何更好与国家战略对接、与企业行业需求对接,瞄准黄大年团队式的战略科学家方向与行业领军单位携手共创。

7月17日下午,研修班深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智能制造生产线,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路径。国内领先的高速动车组、城际市域动车组、城轨车辆的研发制造现场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汗流浃背的装配车间体会着“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铿锵回答。在交流座谈中,青年教师代表分别就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和超导材料研究作了专题汇报,并与企业就科研合作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7月18日上午,研修班赴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参观轨道交通创新展示中心、深入生产车间,实地观摩轨道交通核心部件研发、制造流程,了解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青年教师代表主要就大模型安全和系统异常检测、多模态融合感知的列车运行环境风险辨识与评估、智能视觉感知系统测试与可信保障等研究领域进行专题汇报,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互动。

7月18日下午,研修班赴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实地参观并乘坐了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重点调研智慧地铁建设成果与城市交通数字化转型实践,学习企业围绕国产自主化、绿色低碳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的实战经验。同时,双方还就高校人才培养展开讨论,探索校企协同攻关机制。

7月19日上午,研修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参观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这里曾是四方机厂职员宿舍,1923 年 8 月此地成为青岛早期党组织的活动中心,1925 年 2 月在此领导了四方机厂、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邓恩铭、王尽美、刘少奇等早期党组织负责人和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生活,传播马列主义进步思想,领导工人运动。青年教师们通过重温革命历程,透过珍贵史料和现场讲解,与那一段红色记忆时空遥望,化作今天肩负使命、传承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期国情研修由教工部部长王虹英、科研院副院长王文静与教工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许寅共同带队,学员由全校各学院党委推荐的38名海外归国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得到了我校青岛校友会大力支持。研修期间,青岛校友会会长马浩、副会长兼秘书长孙青松和多位杰出校友代表全程参加调研,并与青年教师深度交流互动。

此次研修以感受和投身交通强国重大战略为主题主线,通过沉浸式产业调研,推动青年教师对接轨道交通领域最前沿技术发展。研修教师们表示,将把高速列车创新研发、智慧地铁系统集成等鲜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促进科研选题与国家重大需求同频共振。国情研修也同时为后续深度产教融合实践拉开序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李雪 党薇
审核:袁芳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