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交大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要闻 > 正文

时间:2018-05-10

【本科审核评估】导师指导 多维实践 探索创新新时期本科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8-05-10 10:04:32

五年来,法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依托学校优势,在本科教学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其中,以本科生导师制和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最具代表性。法学院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果重要经验及创新性做法如下。:

一、创建本科生导师制

为响应学校“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战略部署,做好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激励学生主动融入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法学院自2015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依照《法学院本科生科研导师计划实施办法》,学院每年组织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本科生以导师制方式,进入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或依托导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撰写科研论文,从事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目前,这一举措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老师的精准引导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初期,该制度面向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开展,原则上所有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科研导师计划。如超过计划容纳学生总数量,学院可以以答辩的形式进行选拔。具备本科生科研导师资格的教师为法学院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或有在研科研项目的青年教师,每位导师指导同年级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3人。2016年起,为培养多元化、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更好地实现本科生与教师之间的科研创新互动、更好地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法学院扩大科研导师制度的适用范围,在2017级、2016级学生大一年级即对学生进行导师分配,实现全年级全覆盖。本科生导师制大大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学科竞赛、读研深造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交流。法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将继续推行下去,同时,这一制度也将不断被改进和完善。

二、多维实践教学体系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良好的法学教育自然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因此,法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一个多维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中心、学科竞赛等途径和资源,让学生得到一个多层面的实践体验,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1、设立多样化实践教学基地。

法学院注重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实务部门共同打造实践基地,使实习基地不断扩展,质量也不断提升。目前,已经建成了全方位、多系统的实践基地,包括:司法系统实践基地、行政系统实践基地、消费者协会实践基地、律师事务所实践基地、交通行业实习基地、大型国有企业实践基地、金融机构实践基地、海外工程实习基地等。法学院专任教师与实践基地的业务骨干共同组建导师队伍,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最大程度发挥了实践教学基地的效应。目前,法学院的主要实习基地包括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汉衡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北京市国信公证处等近20家单位。此外,法学院正在积极促成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三局等交通运输行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并先后与德国大众金融公司、腾讯、百度、顺丰等知名企业进行积极地沟通,洽谈实践基地建设事宜。

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是法学院多年来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积极尝试,是促进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结合,是推进法务实践科学发展的有效举措。与各法务部门共建基地具有积极的意义,既有利于发挥法学院的学科优势,为法、检、司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又可以通过与各法学教育实践、实习基地的共建促进法学理论研究与法务办案实践的充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并共同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教师受益、学生受益,实现了各方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2、创办实践教学中心。

基于法学学科及法学教育的特点,法学院始终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引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法学院专门成立了法学实践教学中心,设置专人负责,并建立一系列课程规范,开展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大力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中心的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1)模拟法庭

在模拟法庭课程中,通常是老师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的进行模拟法庭的训练。比如,从性质上将模拟法庭分为刑事法庭模拟、民事法庭模拟、行政法庭模拟、仲裁模拟;从审判环节上分为法庭调查模拟,法庭辩论模拟;从纠纷解决方式上分为审判方式模拟,调解方式模拟,仲裁方式模拟。模拟法庭另一个板块是培养方案之外的各种模拟法庭活动。法学院多次组织模拟法庭竞赛,“模拟法庭进学校”、“模拟法庭进社区”等法律宣传活动,如:定期到北下关街道结合社区中常见的案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另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模拟法庭比赛,以强化专向性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力度。如: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多次获得二等奖的成绩。

(2)法律诊所

法学院依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建设了消费纠纷诊所、交通事故纠纷诊所、劳动争议诊所,将真实案例与课堂教学衔接,鼓励学生在专兼职教师的指导下从事案件代理或其他相关法律实务工作,提高学生处理真实法律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律职业技能。选修法律诊所的学生每3-5组成一个小组,负责一个真实案例的代理工作,对案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讨论,并形成代理意见。最终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其他同学汇报、讲解该案例的案情、法律纠纷、代理意见。这种小组研讨模式与法律实际密切结合,既锻炼了选课同学对法律问题进行剖析的深度,又拓宽了选课同学对法律纠纷研讨的广度。

(3)普法援助

法学院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方式组成法律援助团,深入社区、基层组织开展法律咨询与普法活动。如:在北下关地区先后设立了铁科研社区法律援助小组、皂君东里社区法律援助小组,并在北下关司法所所辖的其余社区巡回进行法律咨询活动。法学院还接受丰田法律援助中心分配的法律援助任务,由专任教师(兼职执业律师)带队完成交通事故、劳动纠纷、刑事辩护等各类案例的代理和辩护。此外,法学院连续几年成功举办法治宣传文化节,着力宣传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律素养。其中的“法律好声音”、“法治访谈”、“普法小站”等活动都颇具特色,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文字:

图片:

编辑:bjdxww2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