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交大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要闻 > 正文

时间:2018-05-07

【本科审核评估】强基固本,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8-05-07 10:35:42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近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以“三轮驱动”(学科带动、科研推动、教学主动)综合改革为着力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效提升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院系领导定期讲思政课形成制度

2015年5月18日十届党委第70次会议通过了《北京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学校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北京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领导小组,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2016年底中央召开全国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校党委书记曹国永、校长宁滨带头为大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自2017年以来,学校党委决定全体校领导和各学院书记、院长定期为大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校院两级领导定期为大学生讲授思政课已初步形成制度。

二、实施“三轮驱动”教学改革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通过实施“三轮驱动”(学科带动、科研拉动、教学推动)教学综合改革,有效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效果,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实施“学科带动”措施,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我校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优势。党的十九大之后,为了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科引领作用,我们首先推进了将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领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体现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实施“科研拉动”措施,有效发挥高层次科研成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拉动作用

为了有效发挥高层次科研成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拉动带动作用,我们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立了20多个重点研究课题,让教师们承担与本人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任务。教师们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研究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尤其是与教学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同时把这些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有效带动和拉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度和广度。

(三)实施“教学推动”措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针对性和教学吸引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按照教研部为单位集体备课,具体研究落实如何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学院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概括为新成就、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阶段、新使命、新部署八个方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及时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课之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针对性和吸引力、感召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要成效

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现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跨越式发展。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被批准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实现了学科建设的“双级跳”。

2.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轮驱动”综合改革经验入选2015年度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2016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示范点。 

 

3.成功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为政治理论课建设搭建了更高更快发展的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加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加入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同创新中心。所有这些都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新的高层次发展平台。

 4.学科智库建设取得较好成绩,为提升学科影响力创造了良好条件。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注重基础研究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应用对策研究的力度,学院共有8项应用性成果被国家和教育部或北京市的成果要报、智库专刊等采用,其中5项获省市以上领导批示,3项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中央领导批示,1项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有效扩大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5.学院专家团队层次的提升,为学科进一步发展和新一轮学科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增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名、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1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1名,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名,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3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1名。所有这些都为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字:

图片:

编辑:bjdxww2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