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i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成功入选首批“2011计划”
由学校牵头申报的“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以总排名第七、行业类排名第三的良好成绩,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标志着学校科研平台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功认定将有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大大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声誉,并将形成一批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2、“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业扩大到43家,同时纳入海外项目经理班一体化,实施定制化的培养方案。643名学生通过资格审核,比去年增加58%。114名同学获得“3+1+2”产学联合人才培养试点资格;8个专业(10个专业方向)获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修订卓越工程师专业培养方案,定义了专业培养标准以及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学校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5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3、“高校用人机制改革”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出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文件,完善学校用人机制:健全了人才评价标准;提高了人才支持政策力度;强化了退出机制;正确处理了引进和培育的关系;正确处理了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的关系。
4、“探索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取得新成效
国际化实验班选拔学生73人,国际班学生总数314人。
新开设双语、全英文专业课程13门,总数达119门,具备英文授课能力专业教师数达194人。
第二届暑期国际学校开设课程9门,参加学生200人次。
5、试点学院改革稳步推进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教职工签订新聘期聘任考核合同;启动分院制改革,按照“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建立“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管理工程学院”3个分院;成立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由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台湾及香港地区知名高校的15位商学院院长、项目主任及国际铁路联盟官员等组成;开展国际商学院认证,完成国际EFMD专家对学院EDAF咨询委员会评议工作。
6、积极推进平谷新校区建设工作
与平谷区确定项目建设总体路径,确保平谷校区稳妥开发,形成土地一级开发最优化流程,为明年项目快速推进打下基础。
获得北京市地震局、交通委员会、水务局相关批复意见,为下一步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控规深化方案编制完成,正在报批。
完成项目总体规划获奖方案评选。将以优胜方案为基础,合理吸收其它方案优点,根据上位规划要求、专家和用户单位意见等继续修改完善。
7、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
按照中央、教育部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我校实施意见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坚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彻始终,坚持以整风精神搞好教育实践活动。
成立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以及6个督导组。
7月11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校院两级中心组集体学习92次,校院两级组织专题辅导报告14场次,校级领导班子通过集中讨论、辅导报告及观看视频、电影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活动10次。校院两级召开座谈会121场次,参加座谈会、个别谈话和民主评议的师生党员5500人次,征集到各类意见2487条,其中学校层面意见578条。
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各学院、单位、部门及全体处级干部撰写了对照检查材料。
学校党委常委班子和各二级党组织分别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发放各类学习资料3000余册。开通“北京交通大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发布上级精神、活动动态、理论学习等各类讯息200余条。
撰写并上报教育部工作简报3篇,其中1篇获教育部简报采用。上报并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之窗”网站发布相关报道5篇。
8、刘延东来我校观看话剧《钱学森》
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刘延东来我校观看话剧《钱学森》并与我校党委书记曹国永、校长宁滨亲切交流。
9、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来我校考察指导工作
9月26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来到我校考察指导工作,强调北京交通大学要保持特色,发挥优势,深化学科融合和人才培养,努力为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10、学校人才工作会议凝聚共识提出新举措
2013年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年”,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重构我校人才引进与培育支持体系,努力开创学校人才工作新局面。
8月27日,学校召开暑期工作会议暨人才工作会议。按照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调研和校内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这一主题,科学判断学校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客观分析问题与差距,明确提出学校加强三支人才队伍的举措以及下一阶段人才工作重点,凝聚了共识,明确了责任。
11、“1+4”个文件重构学校人才引进与培育支持体系
历时近一年、分阶段推进,11月出台《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卓越百人计划”、“青年英才培育计划”、“海外学者短期聘任计划”和“师资补充管理办法”等五个文件,其它配套文件待成熟后陆续出台。若干文件重构了学校人才引进与培育支持体系,健全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拓宽了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发展通道,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主要措施、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和氛围保障。
文件紧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为战略重点,以构筑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人才高原和人才高峰为主要任务,坚持领军人才铸造与青年教师培养并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坚持硬件建设与人才软环境建设并重,坚持教师队伍与其他各支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原则,全面提升学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
12、引育结合,入选各类人才计划取得新进展
1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赵耀
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李德才
5位专家获2012年政府特殊津贴:颜吾佴、王均宏、林柏梁、张顶立、邱宽民
4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董海荣、孙会君、徐龙河、柯燎亮
1人获总装备部国防科技某专业组特聘专家:闻映红
1人获评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高自友
6人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阮秋琦、汪越胜、李德才、王均宏、赵耀、冯其波
1人获评2013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荣朝和;2人获评2013年宝钢优秀教师奖:刘志明、刘颖
7人入选2013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冯雪松、柯燎亮、吴昊、向宏军、邢薇薇、张菊亮、朱振峰
1人入选2013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蔡小培
3人获评2012年度“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李强、郜春海、刘建坤;1人获评“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姜久春
59人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培育计划
2人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李德才、郭雪萌
1人入选2012年度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卢明玉
31位教授当选教育部新一届教指委委员
13、选派近百名教师出国研修深造创历史新高
教师公派获批90人,其中国家公派资助43人、1:1配套项目资助30人、学校资助9人、自费公派8人;选派教师出国共计96人,创历史新高。
14、完善评审机制,加大破格晋升,一批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30人申报,102人获得职务晋升,其中正高35人,副高59人,一批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为教授、副教授。
15、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
出台《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北京交通大学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工作办法》、《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若干规定》、《北京交通大学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并组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大拨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扩大国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位论文规范化建设,强化质量监控。召开学科建设一系列重要会议,启动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推进方案。
16、本科生人才分类培养模式逐渐形成
研究型人才培养:在数学、物理、力学、生物信息学4个基础学科开设试点班(知行班)并开始招生,优化思源班跨学院管理运行流程,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茅以升班、詹天佑班、通信工程本硕连读班培养方案和学生选拔退出机制。
复合型人才培养:第二届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试点班、第二届海外项目经理班。
工程型人才培养: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1+2”产学联合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17、新增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
通信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经济学专业。
18、新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
交通工程专业
19、2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验收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2篇
电信学院宁滨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朱力学位论文入选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是《CBTC车地通信系统跨层设计研究》。
电气学院雷清泉院士指导的博士生田付强学位论文入选201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是《聚乙烯基无机纳米复合电介质的陷阱特性与电性能研究》。
21、经管学院获第九届MBA成就奖
在第九届MBA成就奖发布会暨未来商业领袖在中国的成长高层论坛上,经管学院荣获“中国MBA特色院校”奖,1位MBA任课教授获“MBA杰出教授”奖,5位MBA毕业生获“MBA成就”奖。
22、优质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新增北京市级精品教材21种。
《数字信号处理》成功入选教育部“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第七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23、首次开展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3门
《交通博览》、《铁路史话》、《高速铁路纵横》。
24、首次开展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6门
《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与系统》、《交通规划》、《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物流学》。
25、新增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0项。
26、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成立
2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期建设验收中被评为优秀。
北京市依托我校建立北京市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共47所高校118名学员报名参训,授课满意度为100%。
启动旨在加强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的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19个项目参评答辩。
学生党支部红色“1+3”活动有84个本科学生党支部、所有1800余名本科生党员全部参与,实现支部全覆盖、党员全参与。学生党支部与班团组织或宿舍开展活动180余次,与各教工党支部开展活动60余次,与校内部门或单位开展活动50余次,帮扶空巢老教工20余次,开展活动共计310余次。
开展“五星文明宿舍”创建工作,162个宿舍被评为“五星文明宿舍”,并授予宿舍文明奖学金。
28、机电学院辅导员王烜获2012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29、学风建设成果喜人
打造基础课学习论坛品牌活动,搭建三级学业朋辈咨询师体系,组建朋辈咨询师队伍,累计覆盖学生群体4500人次;增加奖学金投入近200万元,新增宿舍文明奖学金,奖学金覆盖面由49.9%提高至53.2%。
11个本科生班级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3个班级、3个宿舍荣获2013年北京高校优秀学生基层组织。
组织“院士校园行”名师讲坛10场,“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活动159场,各学院结合各自学科特点,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展分散宣讲报告58场。
30、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07项
国际一等奖5项,全国特等奖7项、一等奖37项。其中本科生获国际一等奖5项,全国特等奖4项、一等奖25项。
31、招生与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本科新生中高考成绩位于本省排名前1%以内的占47.45%,新生专业满足率达到93%以上。
已在全国建立302所生源基地中学,来自生源基地中学的新生占录取本科生总数的34.55%。
截至8月31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69%,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9.67%,博士研究生就业率为100%,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85.51%。其中,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到52.44%。
32、国防教育成绩显著
国防生拉巴次仁作为唯一的军人和藏族代表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多次获得总部、军区和集团军表彰。
学校获得北京市2012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1论文获2012年度高校国防教育论文一等奖。
33、通过多种渠道发放本科生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等3526.04万元;发放研究生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和补助等 3286.91万元。办理本科生、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2305人,总金额1370.57万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34、第三轮学科评估工作成绩喜人
2013年1月,我校参评的14个博士一级学科中,有10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30%,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系统科学学科连续三轮保持全国第一;3个优势学科均进入全国前20%;2011年新增的一级博士学科——统计学进入前20%。
35、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36、全年科研经费达8.6亿元
科研项目与经费稳中有增,截至12月17日,本年度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38项,合同经费总额86108万元,其中纵向项目1232项,经费48770万元,横向项目1106项,经费37338万元。全年科研经费8.6亿元。
37、重大科技项目稳步增长
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课题8个。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高速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主持课题2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1项。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2项。新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赵坚主持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重点项目1项:宋守信主持的“北京市地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控制策略研究”。
新增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宁滨主持的“安全攸关软件系统的构造与质量保障方法研究”,李涛主持的“深部复合地层TBM系统适应性设计理论与评价决策系统”。
我校牵头的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智能传感与驱动材料研制及应用”启动实施,项目首席专家为谷宇。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于Mesh网络井下可视化无线救灾通讯技术与装备”启动实施,负责人为杨维。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病原诊治生物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平台”启动实施,负责人为何金生。
38、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良好成绩通过评估
作为定标实验室,“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五年一次的工程与材料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39、新增高水平国家级平台1个
国家能源局批准建立“国家能源主动配电网技术研发中心”,联合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和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40、成立3个研究中心
成立国家轨道交通培训认证研究中心,中心依托我校建设,为国家轨道交通运营培训与认证的研究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成立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中心依托我校建设,为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创建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评估中心立项建设,落户平谷新校区。
成立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依托我校建设,集成了学校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研究力量,为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提供重要基础。
41、1团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李德才教授负责的“载运工具关键设备的磁性液体密封研究”团队于2013年10月获批2013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42、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
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安全与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3、高水平论文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我校SCIE收录论文503篇,比上年数量提高7.48%,全国高校排名69位;SSCI收录论文24篇,EI收录期刊论文884篇,全国高校排名36位;CPCI-S(ISTP)收录会议论文386篇,全国高校排名第30位,国内检索论文1109篇。我校杨立兴等发表的论文“Optimizing trains movement on a railway network”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3年高被引(ESI)论文新增9篇。
44、专利申请稳步增长
申请专利404项,其中发明专利363项;授权专利257项,其中发明专利229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2项;授权国防专利5项,美国专利1项。
2013年4月,我校被批准为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
45、科技奖励再获佳绩
成果鉴定和申报科技奖励数增加。2013年6项成果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全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00项。
我校吴昊参加项目“异构多域无线网络协同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2014年1月份公布。
省部级奖励33项:
2013年度推荐申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推荐数量增加,获奖率有所提高。侯忠生等主持完成项目“数据驱动控制理论与应用”、阮秋琦等主持完成项目“图像处理和智能分析理论及应用”、姚燕安等主持完成项目“几何机器人研究与应用”、张宁等主持完成项目“铁路在途列车健康及安全状态感知技术与应用”等4项主持项目、8项参加项目通过评审。
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我校主持项目获得该奖项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张宏科等主持完成项目“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通过了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评审,杨庆山等主持完成项目“大跨屋盖结构风致效应分析、抗风设计理论及其应用”通过了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评审,1项参加完成项目通过了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评审。
2012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我校主持完成项目首次获得该奖励特等奖,这是行业高校主持项目在铁路行业内首次获得最高级别奖励。我校高亮等主持完成项目“高速铁路长大桥梁、高架站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获得特等奖,另有3项参加完成项目获得特等奖;一等奖3项,其中主持1项、参加2项;二等奖6项,其中主持3项、参加3项;三等奖3项,其中主持2项、参加1项。结果正在公示中。
另有2项参加完成的项目分别通过了2013年度黑龙江省和陕西省科技学术奖的评审,结果正在公式中。
专项奖:姜久春获第15届茅以升北京青年奖,这是时隔6年后我校教师再次获得该奖励。
李强、郜春海、刘建坤获2012年度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
高亮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跨区间无缝线路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评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46、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举办、承办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1次,交大大讲堂9次。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韩可持续性运输系统双边学术研讨会、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行为科学研究、第八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城市交通分论坛、交通“7+1”论坛第三十次、三十一次、三十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
47、《学报》收获佳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获二等奖,北京交通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
48、我校与美国德克萨斯南方大学联合申办的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休斯顿德克萨斯南方大学举行,我校党委书记曹国永出席揭牌仪式,这是我校在海外设立的第2所孔子学院。
49、我校正式加入国际铁路联盟(UIC)并签署培训协议
50、全年共签署50份国际交流协议
与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1所高校、科研院所或公司共签署50份协议。全年共邀请234名海外专家来校访问交流,其中讲学84人,合作科研58人。
留学生招生667人,比上年增长60.33%,全年在校生1426人,比上年增长48.23%。143名留学生获中国政府奖学金;25名留学生获孔子学院奖学金;74名留学生获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留学生发表SCI论文1篇。
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文化节系列活动,启动“方舟之旅”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平台。
51、全年派出到海外学习的中国学生1004人
连续第11年成功举办“两岸大学生研习营暨青年领袖论坛”活动,连续第9年成功举办“京港大学生研习营”活动,并双双获得教育部专项资助。
52、“引智计划”获得经费支持486万元
新增“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项、“海外名师项目”1项、“学校特色项目”1项、“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重点支持计划”1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项。“主动配电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创新引智基地”获批2014年度“111”引智基地。
53、校友服务水平日益提升
成功举办第七届交通大学全球校友商界领袖峰会,围绕协同创新组织交通大学书记校长论坛,聚焦国内外热点开展4场主题学术分论坛,利用峰会契机组织交通大学商界校友为我校学生做讲座8场。开展79、89、99级3届校友毕业值年返校活动。
成立山西、海南2个地方校友会,成立首个国外留学生校友会——蒙古国留学生校友会。
首聘46名研究生会主席团校友为“知行”学子助跑大使、19名毕业生地区联络员。
牵头组织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参加民政部社团评估,获评3A等级。
54、基金会年度筹资总额再次突破亿元大关
全年筹集资金1.14亿元,其中捐赠收入4500余万元,获中央财政配比资金7021万元。新增基金项目27项,奖助项目5项,项目总数达172项,其中奖助项目85项。港澳台捐赠开启破冰之旅,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向我校捐助170万元港币用于建设“树华无线感知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校首个以香港捐赠方命名的实验室。参与4家企业股权投资,累计投资额3585万元。
顺利完成理事会换届工作。受邀成为中国慈善联合会首届成员单位,并获2013年度“慈善透明榜样”称号。当选为高教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第19个常务理事单位。参加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获评4A等级。
55、新增董事单位1家,组织召开董事会第九次全体通讯会议
56、与国内21家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7、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战略合作协议
58、海滨学院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权威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国独立学院排名名单中,海滨学院连续第二年荣登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5名。5个专业顺利通过河北省学位办专家组的学士学位授权评估,增列5个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毕业生2013年就业率首次达到90%以上。二期剩余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体育馆、礼堂等主体建筑已完工。
59、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结合建党92周年,开展党章党史学习月活动,为支部配发《十八大党章学习读本》、《中共党史简明读本》,开展“党章党史网上答题”活动。
组织丰富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征文比赛、主题宣讲、演讲与诵读晚会、主题书画推介、摄影比赛、微纪录作品征集大赛、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情系中国梦——中华诵·春之声”朗诵艺术晚会等。
60、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2月28日,学校召开常委会,研究我校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有关工作,审议通过了《北京交通大学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实施意见》。会议通过的实施意见从加强调查研究、热情服务群众、精简会议活动及文件简报、规范出访管理、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和加强督促检查等方面,提出了19项具体要求。
6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完成了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
提任处级干部24人(其中正处6人、副处18人),并组织新任处级干部培训37人次。组织挂职青年教师和科级干部赴井冈山社会实践教学培训30人次,选送干部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40人次,第十批青年教师校内挂职锻炼15人次,年轻干部、教师到国家部委、地方挂职锻炼19人次。
启动面向海内外招聘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工作。
62、对照《基本标准》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各二级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对照《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进行了自查自评,校领导带队对二级党组织的工作进行了抽查,并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继续进行认真整改。
63、创新举办青年教师“暑期学校”
宣传部、校工会、人事处、组织部、教务处、科技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创新举办青年教师“暑期学校”,着力打造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交流优质平台,凝聚了我校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合力,较好地实现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水平紧密结合。首期“暑期学校”覆盖学校13个学院和相关直属单位200余名青年教师,各项工作获得圆满成功。
64、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3家外媒整版报道3次,光明日报等头版头条报道25篇;重点媒体报道203篇,千字以上报道118篇,新闻图片70余幅;组织多家媒体专题报道21次;人物专访、通讯33篇。
全年共发表新华社高管信息3篇,书记、校长在国家重点媒体发表署名文章17篇。
65、网络宣传影响力不断增强
学校当选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校官方微博粉丝数5.6万, 比上年增长1.2万,荣膺“2013年度教育官微影响力奖”。
66、由我校推荐的无党派人士、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钟章队教授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67、我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检查验收
专家组对我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学校组织领导有力,体制机制健全,工作体系完善,特别是基层基础工作扎实规范,工作务实开展,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整体工作合力,有效维护了学校和谐稳定,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68、工会教代会工作有力推进
通过《北京交通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对校、院两级教代会工作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了教代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召开第七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
2013年度校级模范教职工之家申报验收工作完成,选评机电学院等13个二级小家为校级优秀。机电学院、远程学院获北京市教育工会先进职工小家。
做好教职工爱心基金、大病保险等送温暖工程,关爱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前三季度共发放困难补助近9万元,受众人数103人次;为学校女教职工办理《女教职工特殊疾病保险》1599份;申请落实校爱心基金7.6万元(7人次),市教育工会爱心基金1.9万元(3人次)。
69、2013年度共评选出“三育人”先进集体5个、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名、管理服务育人先进个人16名、先进个人标兵4名。
70、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获上级多项表彰
获北京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三等奖1项。
获评北京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1个。
获评北京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品牌活动1项。
获北京高校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先进单位和优秀活动各2项。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项目2项。
获评第四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1人。
获评北京高校“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优秀组织奖。
获北京高校“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1项。
71、全面落实学校首个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制定出台实施方案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2013—2020年)》主要从校风建设、文化产品制作、文化载体建设、文化活动、校园景观、文化设施和制度文化体系建设七个方面工作做了部署。尤其对2016年前各单位承担的工作内容规划得较为详细,旨在以丰富的文化建设成果迎接120周年校庆。
72、首批10个项目获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度校园文化研究课题立项
10项研究课题分别是:交大精神凝练与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党的建设历史研究、知行的意蕴与价值——北京交通大学校训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内涵传播与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校友文化建构对世界一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北京交通大学体育发展史与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交大记忆》——校友专访录、北京交通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学风文化建设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同时出台《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73、《诵读华章映春色 素雅文化展芳华——北京交通大学依托“中华诵·春之声”经典诵读活动探索搭建育人新平台》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74、学校获评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
在百十年悠久办学历程中,北京交通大学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大学精神。多次获评“文明校园”、“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人文与自然紧密结合,历史与现实相互辉映,共同呈现交大厚重而不失激越、博大而不失灵性的校园之美。在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评选展示活动中,校党委高度重视,宣传部会同学工部、校团委、研工部、外联处、相关学院、海滨学院精心组织,师生校友真情参与,在师生评审团材料评审、实地体验,综合微博展示、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等环节中成绩优良,最终获评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
75、文化活动载体丰富
在全校大讨论和征文活动基础上,集中进行“交大精神”文字凝练工作,形成了表述方案第一稿并提交党委常委会予以初次研究讨论。
完成中国教育电视台大型益智节目“天才知道”交大专场录制工作。
举办祖国颂、喜迎建校117周年和庆祝第29个教师节教职工书画特邀展览。全年共举办当代书画名家系列讲座7场次,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76、学生艺术团在第四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喜获7个一等奖。
77、排演大型原创话剧《茅以升》
我校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茅以升》成功进行2场校内试演,深情演绎了老校长、世界著名桥梁专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茅以升一生忠于祖国、精勤治学、献身科技、精心育人的经历。
78、新增2个文化景点
芳华园树立孙中山先生铜像。
机械工程楼前展示“大学生机械博物馆”标志性藏品——小型蒸汽机车。
79、重新规划设计制作校园道路和楼宇标识牌
学校主要干道和重要交通路口,建设道路标识牌。其中包含道路名称牌12块和道路综合指示牌13块。规范了6号办公楼、7号办公楼、8号办公楼、9号办公楼、建筑艺术楼、校史博物馆以及友谊轩等一批学校办公用房名称。
80、积极推进《北京交通大学志》编写工作
现已完成入志稿初稿编写,共130万字,为下一步撰写工作打好基础。
81、学生高水平运动队获国家级以上大学生比赛冠军7项、亚军7项。
82、科技创业大厦暨北京CBTC研发中心工程顺利进行
项目总投资3.21亿元,建筑面积 61800平方米,已进入后期装修和部分环节的验收阶段。
83、完成东11住宅楼住户整体搬迁工作
84、住宅区改造工程启动
投资5.58亿元,建121450平方米住宅及配套用房。住宅区改造一期工程于2013年7月15日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和CFG桩等地下工程施工。配套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
85、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
本年度共计完成大修项目200余项,完成修购项目19项;完成长效机制项目7项;完成其他项目100余项。共计完成资金9000余万元,签订合同300余份,加强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了师生学习工作环境。
86、完成验收工程项目共计155项,保证了学校新建及改造工程按期、安全地投入使用。
87、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建成并开通了自助借还系统,实现7*24小时自助还书。建成并开通移动数字图书馆,实现移动终端设备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检索、阅读和使用。建成了基于primo系统的“知行搜索平台”,读者可以通过平台检索到全球最新、最全面的学术资源。
88、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果显著
节能监管平台二期的建成,实现全校三级水表、二级单位电表的计量监测,为能源指标分解、用能承包打下基础。
食堂节能灶改造,每年节气33.2万立方,每年节约403.1吨标煤。
引进烹饪机器人,可节水、节油、节燃气、减少油烟排放、节省人工。
教室节电感应控制装置,节电39.8万千瓦时,节能48.9吨标煤,节约电费20万元。
路灯节能改造,每年节能20.75吨标煤,约合电费8.61万元。
楼道、卫生间等公共位置节能灯改造,每年节电73万千瓦时,节能89.7吨标煤,约合电费37.23万元。
浴室太阳能、废水余热回收,每年节省费用19.35万元。
89、构建立体安全网络防控系统
在全校范围内布控了纵到底、横到边的133个安全网格,按照“集团-部门-班组-个人”建立四级安全防控体系,形成了“一网三联”的后勤安全管理新模式。
4i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