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谈研究生德育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近年来,许多高校连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人数持平,在校研究生数量达五六千人甚至更多。研究生群体的德育不容忽视。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日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邀请北京部分高校数十位院士和博士生导师座谈研究生德育现状和对策。他们普遍认为,应该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学风,帮助他们培育一个健全的内心世界。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五大思想问题亟需关注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陈英和是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5月,她组织学生对本校80多名在读研究生进行思想方面的访谈,结果表明他们面临的思想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婚恋和就业5个方面。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陈教授认为,从深层来看,在很多研究生那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的热情不能成为主旋律,其原因是部分研究生读书的动机各种各样,并非都有对科学十分渴望的激情。因此,培养他们献身科学的态度就显得非常迫切。一般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许多事情可以放手了。实际上,他们在做人方面还不如人意。在思想道德境界、心理调适等方面,学校都应该进行更有效的工作。现在是几十个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设1名辅导员,而且许多辅导员本身是教授,自己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对研究生管理投入的时间太少。靠他们自我管理,效果并不理想。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学术评价办法有待改进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教授屈一新说,现在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一定量的论文才允许学位论文答辩。在此评价体系下,很多研究生急功近利,浮在面上,难以静下心来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研究生一般都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但是,如果某一课题难以出科研文章,研究生就拒绝参与,这样,一些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就做不下去。还有的学生做假,给论文掺水,将本来谈一个问题的文章拆成数篇论文发表,或者后面的文章抄袭前面文章的主要观点,一稿多投更是屡见不鲜。这种评价方法的负面影响将是长期的。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屈一新曾两度到发达国家做访问学者,他说,我国每年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是被引用率并不高,说明我们的文章质量有差距。许多学科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有科研文章发表,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很难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不利于学生养成对科学的热情和爱好。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关于这种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评价办法,屈教授分析说,现在一些组织对大学进行排名时,其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学校师生发表文章的数量。校长也就只好往下压,让院系尽量多发表文章。屈教授呼吁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对大学的评奖、排名适当减少一些。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学生在外打工影响学业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学教授林玳玳说,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一些学生代别人写评职称的文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其实这就是作弊。据她介绍,部分研究生迫于生活压力到校外打工,而打工内容又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她呼吁学校要重视这个现象。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林玳玳教授建议对博士生的入学政审应该更严格。林玳玳与同是博士生导师的丈夫一贯注重学生的思想状况,她每两周与学生面谈一次,为节省学生的开支,她专门备了一个手机用于和学生短信沟通,平均每天都有学生发来十几条信息。她的研究生毕业时绝大多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做学问的前提是学做人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理工大学周立伟院士已经指导博士研究生21年,他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导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他要求每届学生在做人中做学问,做真正的人、诚实的人,做学问就做大学问。周院士对少数学生在考试中串通作弊表示悲伤。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周立伟教授曾在前苏联留学,他对留学时学生与导师的交流、辩论记忆犹新。他说,导师的身教十分重要,学生的学术规范哪里来?主要跟导师学。现在大量年轻的教师走上博士生导师的岗位,这是我们事业后继有人的喜事。同时,我们要对新任的导师进行培训,主要交流如何更好地培养研究生,包括研究生的做人、做事、做学问。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30日 第十一版)4Vb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