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欣,北京交通大学2012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2014届电气工程专业电力市场方向毕业研究生。目前就职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海外投资公司,自2014年起常驻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一线工作,经历了项目开发、融资、建设和商业运营全过程,并成长为项目电力营销和投融资管理等工作的负责人,用心守护着“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持续运营的生命线、活水源。
从青涩的职场新人到独当一面的海外干将,肖欣积极践行母校“知行”校训,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青年搭建的广阔舞台,学以致用,在海外基层一线迅速成长、蓄能聚力,书写了交大校友建功“一带一路”的精彩故事。
传承发扬母校毕业生建功基层的优良作风
肖欣一直牢记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智慧“走出去”的先行者,母校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援建和培养了坦赞铁路人才,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荣传统。作为新时代的交大人他立志在“一带一路”留下交大足迹。
回忆起在母校的求学岁月,肖欣动情说,“2009年我们2008级2323人组成了交通成就方阵参加了国庆60周年天安门群众游行活动,今年正好10年了。交大的6年,对我的影响极大,不管是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还是眼界视野,还是待人处事等各个方面。”
肖欣在校期间,曾多年担任校团委学生骨干以及班级的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还是学生艺术团行进管乐团的首任团长兼指挥,他策划、组织、参加了北京市和学校的多项折子工程重大活动,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以及学校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校期间发表了6篇核心论文。
肖欣毕业时,正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提出,学习电力系统电力市场专业的肖欣选择了海外这个舞台去继续发扬母校毕业生建功基层的优良作风,实现学以致用。
成长助力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开发建设运营
肖欣入职后,赶上了“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高速推进,在总部培训完即被派往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项目前方工作组。
卡西姆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的优先实施项目,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首个海外火电投资项目,也是巴基斯坦二十年来境外投资者投资的首个大型电力项目。
巴基斯坦电力政策、电力市场结构和运行规则复杂,历史遗留欠账较多,缺电严重,问题突出。中国电建紧跟国家战略,决定在巴基斯坦投资发电项目,以缓解当地用电短缺,促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从2014年至今,肖欣经历了该项目的开发、融资、建设、商业运营的全过程。
没有先例,就一点点探索,一点点学习;政策尚不明确,就不断地沟通,不断地争取。在难题面前,肖欣发挥交大人的攻坚克难的意志,把挑战当做机遇,抓住机会向身边优秀的领导、同事学习,锤炼本领,协助团队攻克一个个难题,最大程度控制投资风险,协助领导推动项目签约,并在9个月极短时间内实现融资关闭做出积极贡献。
在项目建设期,肖欣出色完成发电许可、电价批复、银行账户开立和税务登记等一系列工作,为筹建项目公司和启动施工建设奠定基础。协助领导积极应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外部风险,先后谈判并签署了10份投资协议和33份融资协议,保证了贷款资金按时发放,办理免税批复超过200份,免税金额近9000万美元。中国电建团队历时仅32个月,实现了两台机组全部提前并网发电的成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速度”,为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赏和肯定。
在项目运营期,肖欣组织开展项目电力营销、电费回收和投融资管理等工作,构建电力营销的工作体系。团队坚持沟通争取有利的发电负荷指标、提高电价核定水平、缩短电费回收周期,有效解决各类电价和电费争议达700多万美元,并为中国电建海外投资电站年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的里程碑节点做出了贡献。
四年前,巴基斯坦国内电力供应短缺,伊斯兰堡、拉合尔等大城市每天也要多次拉闸限电,严重影响了巴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四年后的今天,主要城市已经基本解决了拉闸限电的情况,包括卡西姆项目在内的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极大的缓解了巴基斯坦电力短期现状,同时也在实践中增进着中巴传统友谊,让巴基斯坦政府和民众感受到了中国这个老朋友的真情厚义。
肖欣团队在海外积极与当地青年交流,共同成长,共享发展。项目在建设期直接聘请超过3500名当地员工,在运维期每年提供超过600个长期稳定就业岗位,其中大部分是当地的青年知识分子。肖欣团队毫无保留地分享理念和技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青年的风范、气派、形象,赢得了赞扬,促进了两国的民心相通。
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的澎湃浪潮中,肖欣在海外基层一线迅速成长,获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全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论文一等奖以及公司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电气工程学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