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博,中共党员,研究方向: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个人事迹:土建学院2016级博士生,学习成绩专业第一。参与了原总装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解决了飞行器热防护相关核心技术难题,支撑了发汗冷却热防护系统的工程化研究,推动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先进热防护系统的发展。
“知行”校训,铭记心中

自2011年起,张博已在交大走过了10个春秋。他对交大有着深厚的情感,也早已把交大当作自己第二个家。交大见证了他的成长,也帮他慢慢褪去了青涩和懵懂。
高校不止学习科研的提高,也是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在交大学习生活的10年间,张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努力锻炼自我、服务他人,获得了北京市音画梦想优秀志愿者、校三好研究生、院研究生会优秀理事、院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知行”校训。
2015年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张博担任班级班长,期间组织了北海滑冰,百望山踏青,聚餐,唱歌等多种集体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的关系变得友好而亲密;同时,作为学院研究生会的成员,他和团队共同负责学院新生各项体育赛事的组织,主区和东区的体育场内运动员顽强坚韧的意志和观众激情洋溢的呐喊令他印象深刻;同一年,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桥梁事业部担任桥梁事业部助理的经历让他见证了为中国桥梁事业奋斗的幕后身影,既锻炼了他的能力,也让他学会了何为担当。
2016年,张博成为北京市海洋馆的一名志愿者,负责海洋馆假期游客核查,安检,信息服务的工作,为海洋馆的服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一年,他加入人民日报守护长城志愿者行列,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交大学子守护长城的信念;怀揣着支教的梦想,他加入北京市音画梦想志愿活动,在丰台区大井小学支教半年,班级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坦率天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科研或者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在这里,他总是能忘记烦恼,仿佛回到了童年。
2017年,张博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团队,和小伙伴们一起奋战,把交大的每一份美传递给关注交大的每一个人。
2020年,张博在中国电子信息发展产业研究院实习,在实习期间深入了解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情况,感受到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不断壮大。
专注科研,锐意进取

在导师黄海明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张博怀揣着对国防事业的憧憬开始了对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起初,他对导师的国防项目充满好奇,项目在他的脑海中好似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投入到项目工作中。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对相关领域的知识了更多了解,对项目乃至自身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的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整个实验从设计制备到分析评价都需要进行反复论证,头脑中有了灵感,需要立即付诸实践,一切都需要积极自觉的完成。张博谨记导师的教诲,在日常学习科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查找资料,翻阅文献,了解行业研究的最新动态,培养了自己作为一名博士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会经历各种坎坷和挣扎。张博用这些坎坷与挣扎磨砺心性,形成了乐观积极的科研态度。他坚信,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需要攻克难关,碰见瓶颈苦苦挣扎是一件好事,正是这些熬人的“坎”能够成就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所收获。他在老师和师兄弟的帮助下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将论文成果作为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

研究生期间,张博独立主持一项北京交通大学Ⅱ类研究生创新基金,并参与了原总装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组织实施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解决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维形与可重复使用的技术难题。迄今为止,他获得了校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学业奖学金,累计发表论文10余篇,已授权专利3项,已受理2项。
他说,“知行”校训,铭记心中。高校不止是学习科研的提高,也是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心存他人,服务社会。相信让自己身边的人优秀起来,自己才会更优秀,在今后的工作中,传承交大精神,怀揣着10年后必定感谢现在的自己的这份憧憬,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