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学耕,中共党员,2016级统计学直博,研究方向:数据统计分析。个人事迹:毛学耕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在大学毕业后直接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到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并做会议报告,担任2016级博士班班长,获得知行奖学金、三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一等奖。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曾获评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实践个人和校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毕业后入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毛学耕本科就读于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她最早在大三的本科生导师组计划中遇到了商老师,那时候的她对科研还是一知半解,老师给的论文看完也觉得似懂非懂,但是对科研的好奇激发了她的兴趣,也是在兴趣的指引下,坚定了读博士的信念。在当时,最重要的是学好基础知识、提高成绩获得推免资格,她不懈地努力,最终以专业第二的成绩保送本校直接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
确定推免后不久便进入了课题组学习,面对众多优秀的师兄师姐,面对导师给的课题,她倍感压力,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开始大量阅读文献,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探究前沿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经过不懈努力,第一篇论文终于成功发表。万事开头难,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掌握基本写作和编程技巧后,她发现做科研似乎没有想象的难,从此她更加信心百倍地攻读博士学位。但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也曾遭遇过一篇论文被编辑拒稿三次,反反复复与审稿人辩驳,才最终成功发表,她说,做科研需要坚持。

在兴趣的指引和不懈坚持努力后,毛学耕学术成果丰富,她主持了研究生创新基金I类和II类项目并顺利结题,并参与多项国家和北京市基金项目研究,在本领域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数篇。
矢志向学,砥砺前行

2018年9月到2019年8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毛学耕同学到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并顺利结业。在交流访问期间,她充分利用国外的科研资源,积极与外导和实验室成员沟通交流,了解模型提出的物理背景和意义,努力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外语能力,并成功将提出的模型应用到心率间隔时间序列和睡眠EEG序列等生理数据上。

在她看来,“知”与“行”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毛学耕认为,做学术搞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资源,局限于手头的资料,要多去交流,从而激发出思想的火花,也拓展思路,为今后的科研工作积累经验;同时社会活动也必不可少,参加社会实践或者去单位实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还能够了解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和环境,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我们更自然地融入社会,让自身得到发展。
热爱生活,笃学不倦

同时她也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不仅仅要在专业知识上过硬,还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只有身体状态好,其他事情才能做到最好!毛学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不熬夜,早晨早早起来,到实验室去学习,每周去1-2次健身房,或者周末去郊区爬山,劳逸结合,保证最高的学习效率。
她平时有阅读外刊的习惯,这一习惯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还能提高英语综合水平。仔细阅读外刊原文,尽最大可能去理解,看不过去的地方再看一下相关注解,日积月累,看外刊就变得容易了。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科研有时很有趣,但有时也很乏味。每当她思路受阻时,便会放下手中的一切,去跑步或者徒步旅行,看看外面的风景,心情轻松了很容易打开思路,毛学耕说在外面灵光乍现的那瞬间是最幸福的时刻。
她说,在交大的这九年,我过的很充实很开心,我的自身素养得到很大提升,结识了最好的伙伴,最重要的是遇到了我的导师商朋见教授,从科研小白到本领域有所建树离不开商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培养,感恩交大给予我的一切。现在,我将要在铁科院从事轨道方面的研究,这也是和交大的缘分吧。未来,我将时刻秉承“知行”校训,认真做事,为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