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师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人物 > 师者

时间:2022-05-13 来源:经管学院 作者:

【感动交大·候选人】徐寿波:跨界拓荒勇创新,心系后辈凝厚望

徐寿波,生于1931年,浙江绍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经济学家、综合能源工程学家、综合物流工程学家,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4月调入我校工作。徐院士推崇创新,立志追求做大学问,严谨治学、一生致力做大先生,为学校和经管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徐寿波院士首次建议并负责起草我国第一个“技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被中共中央、国务院采用,被列为国家七大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之一,他是公认的中国技术经济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首次建议并负责起草我国第一个“能源科学技术”规划纲要,被列为国家八大重要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为党中央做出“经济翻两番”宏大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他是公认的中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新时期,经过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他首次提出“大物流论”、“大管理科学论”,是我国综合物流工程学研究的开拓者。

50多年来,共取得理论和应用成果449项,有50多项成果获奖,其中获科技进步奖9次,其它获得主要荣誉称号包括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有突出贡献科学家”、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改革开放年40年“中国最著名的100名商学院人物终生成就奖”等。

90岁院士的“天价”捐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交通大学迎来125周年校庆,也恰逢徐寿波院士九十寿辰。鲐背之年心系院校,寿诞之日甘于奉献。徐院士及夫人周爱珍女士自发捐赠多年工资积蓄200万元,用于奖励经管学院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200万元,他们夫妇二人说捐就捐,没有丝毫犹豫,他说“工资是党和国家给我们的,我们也一定要回馈给党和国家”。200万元,是夫妻俩省吃俭用多年的积蓄,也是一名有着66年党龄的老党员献出的赤诚之心。

从90年代起,徐寿波院士就一直希望成立一个基金,支持青年人在科学之路上取得成果。他说,早些年,工资收入不高,说说也就放下了;后来,工资提高了,我和夫人生活简单,没请保姆,没请小时工,除了日常生活外,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这钱就一点点攒下了。捐赠前,本担心夫人不支持,没想到,她比我还激动,她提出捐200万元,我们俩一拍即合。夫人说:“这笔钱,拿去支持更多青年人做研究,就是支持我国科学的未来。”院士夫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并鼓舞着千万交大人!

徐院士对学生关爱有加,深受交大学子爱戴与敬仰。徐老表示,我和学生们一起,看到青年学子求知若渴的脸庞,心中尤其感到喜悦……学问无止境,研究无止境,我提出的大物流论、大管理论等得到学术界认可,但仍有很大空间,需要后人不断探索和提升,要为中国人原创的科学理论再争口气、出把力,希望能吸引和鼓励更多年轻学子,勤学深思,锐意创新,爱国奉献,筑梦思源,无愧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跨界拓荒勇创新,心系后辈凝厚望。徐院士将推崇创新的科研初心与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相结合,用科学研究助力国家发展,用躬身示范探索育人实践,用高尚品德践行“知行”校训。他在多个领域披荆斩棘,一生勇做开拓者;他在高校播撒火种育人才,满腔赤诚守丹心。徐院士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科学成就、和甘于奉献、心系家国的大爱精神,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是每一位青年学子的榜样,是对北京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光荣传统最好的传承与践行。

亲耳聆听毛主席教诲青年的奋发成长

徐寿波院士童年正值战乱年代,全家经常要到乡下逃难,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他之前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读大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正是这份理想和坚持让他走到了今天。那时候,他迷上了读书,从稻田旁到月光下,书从不离身。1951年,徐寿波如愿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后转入南京工学院)。

1956年,徐寿波被中科院选派到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学习。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留学生时指出:“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年的徐寿波有幸在现场聆听,这句鼓舞,成为他接续前行的动力。在苏联一个月的生活费700卢布,这些钱,他几乎都花在了买书上,逛书店、旧书摊……只要和专业相关的书,他全都买回来。1960年,徐寿波在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回到了祖国。

执着专注的科学家跨界创新之路

从苏联回国后,国家的经济情况触动了徐寿波。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能源紧张。怎么合理利用能源?这就需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徐寿波永远记得那一次可以称为中国技术经济史开篇的谈话。经济学家于光远对徐寿波说:“你去调查一下国外有没有研究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学科”。调查的结果是,苏联没有,美国也没有,其他国家更没有。为此,徐寿波建议把国家需要的这种研究,定名为“技术经济”,后经专家论证同意,采纳了该建议,并责成徐寿波起草《技术经济》科学技术规划纲要。徐寿波提出的技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2年,徐寿波接到了一项特殊使命,为中央提出的“经济翻两番”进行能源方面的论证,做一次全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钱粮师爷。时任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能源组负责人的徐寿波深感责任重大,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他的研究结论为经济翻两番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被中央采纳。实践结果,“一番保两番”的目标,提前5年于1995年实现了!

徐寿波表示,我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这“四门学科”了:综合能源、技术经济学、大物流、大管理,我这一生,最推崇的便是创新。我是搞科学研究的,科学研究是必须要创新的,特别是创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是要付出巨大心血的,要让人们认识它承认它也需要长时间努力,但只要有不怕困难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总有一天困难都会过去。

徐寿波的执着,更体现在永葆家国情怀上。开创学科,关注国家经济和能源状况;投身实践,始终围绕国家所需;捐赠积蓄,为年轻学子搭梯铺路。这源自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也饱含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

传承执着的精神,坚守对科学的热爱,徐寿波始终专注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