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师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人物 > 师者

时间:2022-03-17 来源:教师工作部 作者:

林友芳:为国育桃李,树人秉初心

【名师名片】

林友芳,男,教授,200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2021年年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校级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课堂教学教风标兵、计算机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校优秀共产党员,主持获得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为学校网信办、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负责人,北京交通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研发十余项7*24小时运行信息系统,发表CCF A类国际期刊和CCF A类会议论文共17篇。著有《交通大数据》一书。多次被本科毕业生评为“我最敬爱的教师”。

【名师名言】

·立德树人是衡量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标准。

·面向客户的需求,甚至是客户的客户的需求,不断反思,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是管理、科研和学习中的取得进步、获得成就的基本方法论。

·课业重、作业多是好大学、好专业的典型特征。

坚持教书育人本心,精心锤炼教学本领

博士毕业之前,林友芳未曾想要继续留在学校任教,毕业前在导师黄厚宽教授的劝说下决定留校,留校时也没想到会深深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

在留校之初,林友芳加入了程序设计课程组,因之前完成过许多软件系统研发项目,具有丰富程序设计经验,想当然地认为肯定能轻松地教好程序设计这门课。然而,几年下来,他却深受打击,课堂学生和督导反馈并不理想,他深刻体会到会不会做与会不会教是两回事。这让林友芳开始反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逐步走上一条不断学习点滴,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课程内涵建设的道路。

在教学能力方面,这些年来,林友芳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己在普通话、发声、表达、演讲、课件制作、信息加工、复杂概念的通俗化表达、课堂注意力管理等教学基础能力。

以普通话练习为例,作为一个上大学以前没有说过普通话的福建客家人,林老师以前口音比较重,走上讲台以后,他立志要用没有口音的普通话为学生授课。为此,他特意购买了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和一批语言学、方言学方面的教程。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强化训练,几年下来,他的普通话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口音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林老师回忆道:“作为一个福建籍老师,某一次看到学生主观评教中居然有 ‘口齿清晰’的评论,心情难以言表。”

再如,将专业领域的复杂概念或知识点用通俗说法进行讲解,或用现实中例子进行类比式讲解,是林友芳在教学生涯中练就的一项重要本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平常养成了思考各种概念的通俗化讲法的习惯,通过有意识地思考、设计和迭代来提升通俗化讲解能力,将计算机领域某些复杂概念映射到食堂、厨房、宿舍、校园、农田、市场、水库等学生容易理解的场景,这项能力也得到课堂上学生的认可。

十余年来,林友芳根据学生的反馈开展了大量的课程内涵建设工作。在课堂教学进度方面上,他遵照认知规律,细心设计、持续优化课堂教学进度。持续完善课堂内容,提高课程内容自学要求,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与实践内容。林老师主动牵头系统性地重新设计了《数据库系统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与教学过程,围绕计算思维与系统思维持续丰富课堂与实验内容,以复杂应用系统设计任务引导知识学习,以MIT、CMU等世界一流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与实践标准为参考,建立多套骨干课程教学与实验标准。高标准、严要求的课程广受学生欢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教学方案被推广到全年级各个课堂,部分方案被推广到其他高校。

随着教学能力的不断进步与课程内涵建设推进,加之高自学、高压力教学理念,学生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林友芳十余年来多次荣获优秀主讲老师称号,获得过北京交通大学校课堂教学教风标兵、校教学名师、校优秀教师、詹天佑教学专项奖等教学称号或奖项。

通过教学实践,林老师真心喜欢上课堂教学,也乐于投入教学,积极主动开展教学方法研究。走上管理岗位后,林友芳仍然坚守自己在教学岗位上的不懈追求,持续在教学一线岗位上工作,提升教学能力。对于教授多年的课程课件,他再忙也坚持做到每堂课都要更新,以结合时代发展更新课件内容,修改内容表达形式提升教学效果。经常到深夜十一二点,他还在给课堂微信群发课件和教学素材。

对待学生,林老师始终秉持爱的教育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言传身教、立德树人促学风,给予学生全面的关怀和指导。他关爱学生,争取认识每一名学生,从而因材施教,多方协同实施个性化指导。他在每个本科课堂都树立了通过课程教学全过程认识每一名学生的目标,并通过教学、实验指导和答疑过程,多年来基本达到了认识大多数学生并能够在课堂上准确叫出学生名字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关注和及时的提醒,激励学生学习与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林友芳每学期都会与助教和辅导员进行沟通,密切关注后进与掉队学生,并在课堂、办公室和线上空间里,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学生性格特点与学习进展,及时发现异常并和辅导员沟通反馈,以求通过课堂反馈降低淘汰率。贯彻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和爱的教育理念成效显著,多次被本科生毕业生选为北京交通大学“我最敬爱的老师”。

坚持立德树人,引领学生在学术路上不断前进

长期以来,林友芳持续将自己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成果引入实验引入课堂;将科研项目素材以内容案例、实验题目和实验数据等多种形式引入课堂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方面,林友芳本着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带团队,做到求真务实,瞄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领域开展研究,设计研发多个业务系统提供7*24小时业务服务。仅2021年一年内,团队师生在CCF AA类期刊和CCF A类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达11篇。作为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常务副主任,他带领实验室在2020年的三年绩效考评中取得优秀。

管理教学双肩挑,以教学促管理,以管理助教学

在担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期间,林友芳做了大量的研究生培养系统化改革及各种平台的建设工作,持续推进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及实践,取得较好成效。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担当,组织申报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获批,并被学校委任为学科负责人。

在学院研究生培养方面,他大力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内涵建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求,建成了一批核心骨干课程,推出研究生专业大课制,《深度学习》课程组选课人数达到千人以上。面向四通模式建设要求,快速建成15门信息能力平台课,并率先开出多门暑期课程面向全校开放。

同时,大力推进培养系统的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业务标准、质量标准,成绩标准化处理,重要评审元评价机制等,保证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使学院研究生学风越来越好。建立了生源与培养质量双导向的竞争性招生制度,优化构建并严格贯彻硕士全流程监控体系。建立了高质量生源、高质量培养、高质量就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培养系统。

在教学与学科平台建设方面,林友芳建设多个学科平台,在唐山研究院建成了计算机学院研发中心并投入使用,他还主持建立了研究生课程与研究综合支撑平台,虚拟机集群规模达2000台以上。

在林友芳任职期间,计算机学院的学科专业优秀生源吸引力大幅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大幅提升,在实施末位延期制度的情形下,学生总延期率反而从高位逐年下降。构建人才培养全流程数据收集与分析体系,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院的研究生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提升,课程成绩、学位论文答辩排名和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因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进步,林友芳在2021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新时代的知识分子要成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不忘担当的知识分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世界一流的教育、世界一流的人才、世界一流的学术科研成果。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林友芳时刻牢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使命。“回顾来时路,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学术报国、管理育人的信心;展望新征程,我将进一步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和有担当、有作为的管理者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林友芳如是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