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师者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人物 > 师者

时间:2021-04-29 来源:外联处 作者:

韦世奎:先知后行,代代传承

[编者按]北京交通大学数字媒体信息处理研究中心肇始于1998年,2012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该中心现有教师12人,博、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该中心的研究领域为数字媒体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图像/视频编码与传输、数字水印与数字取证、媒体内容分析与理解等。

数字媒体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紧跟媒体处理研究的国际前沿,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等重要课题,相关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on IP、IEEE Trans.on CSVT等国际重要刊物,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本中心同时也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所培养的博士生曾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通过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使科研实力大大增强。尤其可贵的是年轻学术骨干迅速成长,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他们担当科研教学的重任,成为研究所能够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有幸采访到赵耀教授、白慧慧教授、韦世奎教授,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开始了解这个载誉无数的团队。

韦世奎:先知后行,代代传承

韦世奎,博士,教授, 博导。2010年获北京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获CCF优秀博士论文奖。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跨媒体计算等。在IEEE-T-KDE、T-NNLS、T-MM、T-CSVT、CVPR、AAAI、ACM Multimedia等国际杂志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担任CSIG交通视频专委会秘书长、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CCF多媒体专委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基金等项目20余项。201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接受采访时,韦世奎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团队”,问到未来计划是不是“跟着这个团队一起成长”,韦世奎回答得十分坚定:“那肯定啊。”

韦世奎03年到了交大,跟着赵耀教授读研究生,期间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派留学了两年,又做了一年师资博士后,自此留在了交大,距今也快10年了。回忆起刚入学时的经历,韦世奎眼中的赵老师是严格的,却也是亲切的。“赵老师在学术上是严格的,但在生活上却很随和,亲和力很强。”赵老师经常对学生说要志存高远,半夜陪着学生一起看论文是常态。这一团队风气也延续了下来,“我们自己带博士的时候,也会给他们定高标准。当然,并不是说定完高标准就放手不管了,而是会帮助他们达到这个标准,经常在春节期间也处于给学生改论文的状态。”

赵老师的团队是国家级创新团队,其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团队的节奏比较快。韦世奎是赵老师带的第三届学生。在团队里经历了一番历练的学生们,之后都有特别好的发展,有去高校任教的,也有去头部互联网企业做算法的。

在团队里,最重要的就是学风的传承。在韦世奎看来,有一个稳定的学风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风是从袁保宗教授那一代建立起来的,并一直延续的很好,慢慢就稳定了,有人想打破也很难”。认真踏实的学风,落实到行为上,就是对学生的高标准要求以及持之以恒的指导。从2015年,韦世奎就在赵老师的委托下,制定了自己的研究生规范,整个团队的研究生毕业标准都保持一致。也正是在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团队的口碑一直保持得很好。韦世奎本人主持和参与了很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比如973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移动项目等。韦世奎说,做国家的课题需要得到专家的信任,做企业的课题更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口碑。

聊到交大精神,韦世奎谈了他眼中的“知行”:从大的思想上,先知后行,行中才有更加深入的知;从小的方面,就是要实干。“有稳定的学风,踏实地做事情,我觉得就应该能把事情做好,这些都是一脉相承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