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自改革开放至今,教学团队跨越了40年,经过40年的沉淀,形成了爱与奉献的生命格调和奋发进取的共同默契。团队现有教师60人,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公共英语教学任务。团队年龄梯队结构合理,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96.8%,其中博士学位(含在读)22.2%;51人有国外进修经历;副高职以上34.9%。这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成果丰硕的高素质队伍,具有鲜明的特点。
敬业务实,成绩斐然
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课时多、学生多、作业多,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职称整体偏低,相应工资待遇低,但学校和学院对大学英语的关注度高、要求高。面对压力,团队教师没有滋生倦怠、不满等情绪,而是长期以来坚守平凡岗位,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对待课堂、对待学生。
在大学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的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始终坚持扎扎实实搞教学。为保障教学效果,团队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团队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观摩教学名师示范课;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师主动参加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讲座、培训和工作坊,提升教学水平,近三年累计达到80人次,3位教师成为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学促进师。
长期的坚守取得了非凡的成绩。57%的团队成员获“优秀主讲教师”称号,人数比例为全校教学团队之最;团队获“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3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获“校级教学名师”; 1人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1人获“北京市师德榜样”;3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6人获“智瑾奖教金”;3人获“三育人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毕业生最敬爱的老师”。
团结创新,埋头实干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始终走在改革前列,不断寻求人才培养新模式。2006年我校成为国家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先后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分类指导课程体系、泛在式英语学习环境、多元动态评价体系、优质教材与网络教学资源、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同时将教学实践总结、升华,形成科研成果,并利用研究提升教学,形成了“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
教学科研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国家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2006)、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北京市语言实验示范基地(2016)、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5、2009)、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14、2018)。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6种、其它教材20多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级教改项目4项、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1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3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8项。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20篇,国际会议论文6篇。译著专著5本。
大学英语团队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呼之则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是团队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的保障。改革路上困难重重,团队成员始终能够彼此鼓励,互相帮助。2006年前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给英语老师带来挑战,但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仍得以推行;2013年,团队成员牺牲了整个暑假,最终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团队成员对慕课还很陌生,但是克服了技术不足、设备不足等等难题,迎难而上,团结作战,现在“大学英语词汇”、“商务英语”、“高级综合英语”三门课程已相继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成为学院率先上线中国大学慕课的三门课。
甘于奉献,硕果累累
为培养人才,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文化节等活动。每年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和市级竞赛中连连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2018年我校学生连续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获得一等奖;2018年我校学生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赛北京赛区比赛获得特等奖;2019年我校学生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特等奖6项,一等奖29项。所有这些成绩背后都是团队教师默默奉献的身影。各项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各种竞赛的辅导培训都是老师们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周末、假期完成。
除此之外,团队还服务全校。2016年起,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我院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面向全校研究生、本科生英语写作、学术论文、出国文书学术批改平台——写作中心。大学英语部博士教师和副教授10余人加入写作中心,利用课余时间无偿为学生进行论文指导和修改,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论文的国际期刊发表数量。
2017-2019年,为推进学校教职工国际化水平,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开展了面向全校教职工的公益口语培训项目。口语项目的统筹教师和培训教师皆出自大英部,已开展四期培训,全校接受培训教职工多达800人次。
(语言与传播学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