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党委要求,我前期初步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把握大势、总揽全局,既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征程上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芒的“灯塔”,又是实现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实施方略的“路线图”,蕴含着对未来发展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把握、洞察和先见。报告不仅为未来中国发展绘制了更清晰、更可行的蓝图,也为高等教育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我结合工作谈三点粗浅学习体会。
第一、新时代决定新定位,谋划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是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历史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准确把握。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新时代标定了我们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和国家战略的变化,也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赋予了新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战略规划部门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做好战略研究,使学校制定的“三步走”战略能够更好地对接十九大提出的2020、2035、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提高目标契合度,使教育更好地支撑国家发展目标。同时要加强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新方向的研究,研究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在教育中的表现形态,深入分析我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就学校如何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把握学校发展的重大契机,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历史使命发生的新变化,发展的新要求,保持并进一步扩大学校的优势?等一系列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加强顶层谋划,找到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调整、优化和细化发展战略安排,为学校巩固并增强竞争优势做好智囊工作。
第二、新使命要求新举措,力促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十九大报告明确把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首,指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必须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目前来看,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都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系统破解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高等教育本身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发展模式等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根本性改革。改革不是表面的改革,而是深度的改革;改革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性的,是全面的改革。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面对“双一流”建设对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形成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要求规划部门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推进并加快督促落实“十三五规划”、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方案。要敢啃“硬骨头”,以新的要求确定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全面分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难点问题,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深入研究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为实现学校制定的战略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三、新战略需要新智慧,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贡献交大方案。十九大报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一表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也反映了长期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是对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揭示。对于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之所以要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就在于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也就是说理论创新中必须坚持实践导向,而坚持实践导向的关键是要坚持时代导向和问题导向。这就要求战略研究部门不仅要做好探索解决现实发展问题的具体工作,还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对接国家、区域、行业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善于总结规律,凝练理论,依托教育部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将我们的创新性实践上升到理论创新的高度,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实现贡献交大智慧和交大方案。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最终要在做实上下功夫,下一步战略规划部门将继续深入系统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做出新作为,为扎实稳步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