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菁菁校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菁菁校园

时间:2022-09-30 来源:研工部 作者:秦乐乐,邓晓

我校师生在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工作中获佳绩

2022年9月23日,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总结会顺利举行。前期,经研工部遴选推荐,我校语传学院、建艺学院、软件学院的3支实践团队入选行动计划。经过为期一月有余的服务实践,实践团队均圆满完成助力乡村发展实践任务,在最终评审中喜获佳绩,分别获评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自6月开始组织启动的专项实践计划,是目前为止参与高校最全、推荐团队最多的乡村振兴实践,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深入乡村一线,以文化兴农、科技支农、卫生惠农、智慧助农等,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几个月以来,百支实践团队师生奔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19个乡村开展实践,从象牙塔到田野间,从实验室到黄土地,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果。

自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北京交通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工作部重点推进,积极组织各学院优势实践团队参与申报,组织入选团队做好项目实施和成果风采展示。未来,研工部还将继续组织研究生同学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基层一线,进一步推进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获奖团队介绍

二等奖团队:数字媒体创意赋能,讲好谷丰乡村故事

指导老师:张奎

团队成员:韩俊峰、李汶锦、杨英姿、幸骊莎、于奕童、杨林宋、周雅琴、南苏格、赵莹莹、张玉静、王佳玉、王如诗、李静

实践项目对接乡村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谷丰村。实践团主要由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传播系研究生组成,围绕“特色文化+特色农产品+数字创意”实践模式,突出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双重导向,通过自然人文风貌展示、民族文化记录传播、特色农产品营销服务、典型人物事迹发掘等方式着重“讲好谷丰村故事”。实践团累计拍摄700余张照片,100多个视频片段,完成了4个IP形象及海报设计、9部视听内容创作、4篇创意网文撰写、2类新媒体推广渠道建设以及“云雾贡茶”数字营销策划案的实践任务,取得了良好的乡村振兴促进效果和实践育人推动作用。

三等奖团队:以设计赋能绿色水稻产业+,用宣传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指导老师:蒙小英

团队成员:游悦、王帅、陈远方、计鉴洋、徐静如、杨小泽、周晓岚、宋昕航、孙兆辰、孙畅、柴育颖

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生组成的“巴彦乌楞嘎查实践团”积极响应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赴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巴彦乌楞嘎查村,用学科专业设计与媒体制作特长,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交大智慧力量,献礼党的二十大新征程。巴彦乌楞嘎查是科左后旗的重点贫困村,因气候水源和地理位置的优势,素有“水稻之乡”美誉。实践团以有机水稻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水稻文化景观墙绘、有机水稻大米logo设计和水稻产业宣传片三部分工作,以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的设计宣传等助力绿色水稻产业发展。

优秀奖团队:科技赋能,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指导老师:王浩业

团队成员:曲晨鑫、裴洋、李家年、秦生娣、刘钰茹、闫荣、郭晓宇、孙付勇、赵子婧、王铭、刘定武、韩梦豪、霍玉莹、张冠甲、王志炜

软件学院二十余名师生组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用交大智慧为农镇安全护航,用科技为乡村安全发展赋能,用实际行动为党的二十大献上青年贺礼。经过前期调研、实地走访、系统开发、系统铺设、跟踪改良等一系列工作,团队最终成功设计并开发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与基于Spring Boot系统架构的实时火情预警系统。在基于试点村已有的监控实施硬件基础上,通过设计实现设备管理、火情检测、火情预警、信息管理、数据管理5个模块,将已有治安摄像头等基础硬件设施在系统介入与算法分析双重处理下,升级成为能够准确识别火情等相关图像信息的多功能、智能化监控硬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信息,及时控制提供基本条件,同时系统自动化运行、自动报警、自动传输信息,无需人员盯防,可靠性强,充分运用科技助力、保证乡村安全的长足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