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院部采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部采风

时间:2023-01-12 来源:研究生院 作者:徐洁

北京交通大学2022年研究生教育十大进展

2022年,北京交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完善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优化学科专业招生结构,招生指标向国家战略急需、科学研究水平高的学科倾斜。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博士招生选拔机制,规范学院、导师在招生选拔与录取中的作用。完善硕博连读选拔办法,拓宽专业学位博士生源选拔空间。制订科研经费博士管理办法,鼓励科研经费充足的导师招收科研经费博士。组织相关学院在在职专业学位中心平台完成非全日制硕士招生复试调剂工作,根据生源质量优化各相关学院复试调剂指标与复试工作安排。完善接收推免生工作办法和流程,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推免生录取总数、录取本校生数和录取同类高校数均创历史新高。全校共接收推免生1553人,其中直博生72人,硕士推免生1481人。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适应疫情形势快速变化,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13599人,录取人数4229人,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1271人,录取689人。

二、大力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落实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快速响应,积极谋划,统筹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首批招收50名专项研究生。与本科生院联合制订卓越人才产教联合培养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设立“4+3本硕”卓越工程师、“4+5本博”卓越工程师和“卓越法治人才”三个类型,共录取44名推免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行业特色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工作,与相关行业大型企业集团签署24份校企联合培养协议,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重大战略急需提供人才支撑。

三、优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及国家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新要求,将我校7个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工程管理2个领域的基本修业年限(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出新增1年用于专业实践的工作安排、住宿安排建议和组织实施步骤。启动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细化专业实践安排。调整专项预算支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开展专业实践。

四、全面加强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建设

立项建设3门研究生思政课程、30门专业核心课程。推进本研跨学科高级课程群建设,本年新增1个课程群、20门本研高级跨学科课程,开课42门,覆盖研究生2388人。立项建设9门在线课程,出台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对200余个课程建设项目进行检查评估,推进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修订学校教材出版基金管理办法和教材建设及选用管理办法,完善与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材管理体系。选树课程思政示范典型,立项建设3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五、完善培养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完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换届工作,成立了由102人组成的新一届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组。出台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任课教师调课管理规定以及课程听课管理规定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持续加强培养环节质量监控,严格规范各类研究生修业年限管理,统筹毕业、结业、退学相关工作程序,细化指导。全年76名博士生办理结业手续。2017年首次招生的非全日制硕士生实现“零超期”,毕结业率达96.62%,确保非全日制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启用研究生“一体化服务终端”,实现研究生报到注册及各类证明文件的自助打印。

六、优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激励机制

修订研究生教育教学奖励办法,完成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的评选工作,优化研究生创新项目激励机制。开展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组织推荐3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交叉人才培养的需求,制订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导师团队作用的实施办法,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团队培养模式,面向114名研究生成立导师团队。制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评选办法,引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深度参与企业专业实践,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发展竞争力。

七、全面加强学位管理工作

修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选聘管理办法,强化师德师风考察,优化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选聘流程。2022年新增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103人,学术型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通过679人次,具备工程类博士导师指导资格的教师265人。修订研究生导师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将师德师风要求作为“政策解读”模块的重要内容。构建校、院、学科协同的培训交流长效机制,2022年共进行导师培训16场,参与导师879人次,实现导师培训常态化。制订规范各学院(学科)制定申请博士学位应取得创新成果要求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创新成果评价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坚持质量导向,尊重学科差异,实施分类评价。继续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后评估工作,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跟踪反馈机制。严格审核学位申请资格和答辩材料,2022年共有439人获得博士学位,3715人获得硕士学位。

八、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

迅速掀起党的二十大主题学习活动,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制订学生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全覆盖、分层次、浸入式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加强研究生骨干队伍建设,创新举办首期青年精英训练营、2022年研究生骨干培训班。开展优秀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评选、优秀“微党课”征集、红色“1+1”共建活动等“红色旗帜”研究生党建特色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北京市教工委举办的“我看故乡这十年——大学生眼中的非凡十年”主题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并获得多项奖励。充分发挥短视频的教育引导作用,椒盐工作室制作完成11个短视频作品,发布《逐梦——交通强国路上的“工匠”精神》系列微纪录片,并推广至学习强国、哔哩哔哩、澎湃、中国青年报等9个校内外平台发布,单篇最高浏览量超9.3万人次,四部微纪录片总播放量16.67万次。

九、加强研究生协同育人工作

落实《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完善研究生辅导员、导师、班主任协同育人工作的意见》,完善研究生导学关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全年辅导员与导师、班主任沟通共2470次,覆盖1641人。宣传导学帮扶故事21篇,在国庆校园活动中设立“师生情”导学团队互动专题,开展“师生情”导学关系建设活动60次。充分动员导师、班主任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相关工作调查研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边实践、边总结,召开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交流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凝聚育人力量。编制导师开展研究生心理工作指导手册,开展导师立德树人培训,进一步增强导师育人意识和水平。

十、研究生教育取得突出成果

组织申报的“材料与化工”新增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教育部批准。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2个。4项研究生教学成果获2021年北京市教育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2门研究生课程获评北京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授课教师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3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名导师入选北京市优秀导师。获得各类学会和会议优秀学位论文及提名14篇。7个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1个案例获得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2个案例入选中国金融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5个案例获2021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题案例征集立项。

获国家级竞赛奖励271项,其中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奖励95项,包括季军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61项、优秀组织奖7项。获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个、先进个人4名、先进工作者3名。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1个。获北京高校红色“1+1”党支部共建活动“优秀组织奖”、三等奖4个、优秀奖9个。获北京高校优秀学生基层组织3个,北京市先进班集体2个,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165名。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