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教学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教学科研

时间:2012-10-08

【211三期成果】风力发电及动力电池能量高效变换技术

发布时间:2012-10-08 09:31:31

 JBN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证书3.jpgJBN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JBN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证书4.jpgJBN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JBN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我校自“211工程”三期开始建设以来,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成果丰硕,所有立项项目均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为总结经验、展示成绩,同时为下一阶段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形成合力,校园新闻网将陆续发布“211工程”三期部分成果,为继续实施“211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电气工程学院承担的“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风力发电及动力电池能量高效变换技术”,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学科发展前沿,研究解决风电领域内制约风电发展的变流器和整机控制以及电动汽车领域内动力电池成组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创新平台,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项目负责人姜久春教授的带领下,通过课题组成员四年的共同努力,工作进展顺利,全面或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
 
主要成果如下:
 
1、建设完成了2MW风力发电机组全工况仿真实验系统,进行了风电机组建模仿真和模拟实验技术、双馈和直驱机组的设计与控制技术、高压风力发电拓扑与控制策略、双馈及直驱型风电机组的电网接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掌握了MW级双馈及直驱风电机组并网变流器和整机控制等关键技术。
 
2、建设完成了车用动力电池成组应用实验系统,进行了动力电池SOC、SOH、成组电池优化充电技术、成组电池性能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掌握了成组动力电池的安全保护、充放电控制、剩余电量估算、电池组寿命和性能评价等关键技术。
 
3、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1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
 
4、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形成结构合理的新能源技术研究团队,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0%;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50人,青年教师进修在职博士6人,与合作企业联合培养42名工程技术人员。
 
5、主办2次国际学术会议,实现1项国际交流合作计划。
 
6、形成大型设备形成共享机制,建成风电机组室外检测站;申请的国家能源智能配电网电力电子与储能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已经获批并正在建设。
 
7、已出版著作1部,另一部著作正在计划出版;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160篇,获得专利成果16项;获得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7项863计划项目。
 
8、研发的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部分空白,打破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实现了技术成果的实际工程化应用,合作单位的风电变流器产品已经为整机厂批量配套应用,电池管理系统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技术成果服务于电池更换站和乘用车充电站,各推广应用10余座,包括北京奥运会充换电站、上海世博会充换电站、广州亚运会充换电站等,纯电动商用车1500多辆,纯电动乘用车300多辆。25个“十城千辆”示范城市已有16个采用了本校技术,相关产品间接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
 

文字:研究生院

图片:

编辑: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