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教学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教学科研

时间:2012-07-13

我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2-07-13 18:36:59

 cqt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一、学科建设方面
 
学科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科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理学基础得到加强:截至2011年底,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007年的11个增加到20个,其中理学一级博士点由2007年的1个增加到2011年的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20个增加到34个,博士后流动站由8个增加到13个,一批具有优势、特色和活力的学科群初步形成。
 
北京市重点学科由6个增加到11个,新增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土木工程、光学工程),新增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企业管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新增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信息运筹学),在学科建设中理顺布局、优化结构、重点扶持,使重点学科建设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新增14个省部级及以上学科平台,我校省部级及以上平台达到33个。我校实验室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科研实力迅速增强,提高了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促进了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成长,吸引了一批高端人才,增强了重点学科实力。同时,依托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加大了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人才培养方面
 
通过“211工程”三期的建设,我校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到2011年底,我校拥有本科生15183人、硕士研究生6432人,博士研究生2268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4083人,研究生所占比例由2007年的39%提高到2011年的46%。
 
2008年至2011年,我校新增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新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6篇,新增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在四年一度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中,2009年我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的丰硕成果。
 
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新增7个),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新增3人)。全国3个专业联络办公室设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办公室,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工作办公室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办公室。
 
课程建设也取得巨大进展。新增1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使得我校国家级精品课程总计达到32门;新增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教学示范中心,交通运输教学示范中心),新增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道运输与控制工程)。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五年来,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高,新增一批以院士为代表的高端人才,教师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改善,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从3%增至5.4% ,专任教师人数达到1706人,其中院士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2.5%。新增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1人,新增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增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6人。
 
四、科学研究方面
 
“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学校科研工作发展势头迅猛,科研规模和层次有了较大发展,科研综合实力稳步增长,科研经费实现新突破。2007年,我校的新增科研经费为5.5亿元,而到2011年,达到7.75亿元,增长了50%。“211工程”三期建设的四年,我校累计新增科研经费29.77亿元,其中纵向比例平均50%以上,人均科研经费在全国高校排名25位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批复数量稳步增长,建设期的总经费达1.6亿,比“211工程”二期(0.55亿)增长了2倍。2011年获得重点项目8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
 
建设期间,我校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逐年增加。2008-2011年,我校共发表SCI检索论文1518篇,EI检索论文2660篇,ISTP检索论文3403篇,分别比二期建设期间增长了1.94倍、3.74倍和3.19倍。
 
科学研究获奖取得很大突破,成绩斐然。2008年至2011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9项(其中主持一项);1项主持项目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参加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年-2011年累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5项。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
 
项目建设期间,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发展迅速。与来自世界29个国家的140余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起了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全球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网络。为配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实施,2010年9月起,在4个学院设立国际班,邀请中外教师为学生授课,实现国际班的全英文教学。2008年11月20日,北京交大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比利时鲁汶正式成立。2008年至2011年,经教育部批复,共举办国际会议26次。
 
2008年-2011年,我校共接待外宾4600余人次,其中包括世界高端学者及政要等。共聘请长期外籍教师78人,聘请外籍名誉教授3人,外籍顾问教授86人。教育部“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特色项目”4项,建立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和“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2008-2011年我校共派出1800余名学生出国访学,共接收来自96个国家的2339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其中学历生1458名,占留学生总数的62.3%。

文字:绳丽惠

图片:

编辑: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