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校宝钢教育奖评审领导小组评审及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推荐授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陈后金、交通运输学院朱晓宁、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真继3名教师2010年北京交通大学“宝钢优秀教师奖”、推荐陈后金为“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提名人”。
自2007年12月我校被宝钢教育基金会正式吸纳为宝钢教育奖评审学校以来,已连续两年获得优秀教师特等奖和优秀学生奖特等奖 。
宝钢教育奖每年评颁一次,申请对象主要为宝钢教育奖评审学校的在籍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及以上的在编教师。
附:陈后金教授事迹简介
陈后金教授是我校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具有多年国外研修经历。近几年,陈后金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精品教材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项。
陈后金教授坦言自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他而言,生活可以至简,但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一直追求精益求精。他信奉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陈教授认为:生命是由过程构成的,因此要善待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今天。他说:重视过程并非意味着漠视结果,而恰是为了孕育那份期待中的美好。在长期主讲本科生基础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中,陈后金教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勇于改革,开拓进取,教书育人,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平台构建、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和贡献。
陈后金教授认为教育者不能只“教”而不“育”。“教”乃传授知识,“育”乃培养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他及时引入国内外教研与学科研究成果以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他注重启发与互动,突出能力和素质培养,提倡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陈教授不局限于教学内容本身,而是将教学内容作为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素质的重要载体。课堂上,他常常是旁征博引,用简单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复杂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延伸以展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给学生以广阔的遐想空间。
与此同时,陈教授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并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他提倡个性化教学,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书育人,教学效果优秀,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从教20年来,陈后金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为学生开辟一条路,当一名领跑者。“大海里没有一滴水是多余的,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是有价值的。”这是陈后金非常喜爱的一句话,在领跑的路上,他正与同学们一起实现着人生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