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教育部简报》第71期单篇采用我校上报信息,专题介绍我校以公共基础课程按类分级教学为切入点,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实践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特色经验与做法。全文如下: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8〕 (第71期)
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教育部办公厅编 2008年9月2日
北京交通大学以“三个推进”为抓手
努力提升本科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北京交通大学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以公共基础课程按类分级教学为切入点,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实践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落脚点,全面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夯实基础,推进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全面实施分级教学。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从2002年开始逐步在大学英语、微积分、工科数学、计算机、物理等10余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中全面实施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大学英语课程根据学生入学基础分别以1-3级为起点,实施滚动式的分级教学模式,开设高级拓展性课程为基础好的学生后续学习提供选修;改革教学方式,研发创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互动式课程体系分类教学网站,学生通过网络接受视听说、读写译分课型教学,完成规定的学习要求后在网上与老师约课,口语15人小班授课,读写译突出学生个性化教学。微积分课程教学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层次最高的A班教学中通过增加数学实验、举办大型提高性讲座等方式,强化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相对薄弱的C班,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教学和辅导答疑,加大小班习题课的力度,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计算机类6门课程划分为技能、技术、拓展3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别开设基础、提高、网络3个班,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学生根据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学习。分层次、课程分模块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中间水平为基准”的教学模式旧框架,有助于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教学成效显著。2006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改革示范校,《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生在全国性英语、数学建模、ACM 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等竞赛中获奖名次、人数逐年提高。
——强化专业训练,推进专业主干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学校从2003年开始不断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主要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性意见》,逐步探索和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是着力构建主干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全校38个专业分别形成了由8-10门(每门课程至少4学分)组成的主干课程体系,200余门主干课程中74%的课程形成了教学团队,其中76%的团队教授、副教授占50% 以上。二是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前沿性,及时引入学科发展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如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建立了面向大交通的专业平台主干课程,课程内容融合了铁路、航空、道路等不同交通方式的共性和个性,不局限于某种运输方式,既保留了专业特色,又拓宽了专业口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紧紧围绕轨道交通行业前沿技术的需求,建立了“以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为基础,以铁路机车车辆为特色”的主干课程体系,凝练、总结制造高速动车组的最新技术和教师的科研成果,出版了《动车组工程》等6本具有高速动车组特色、具有共性基础理论及新知识的系列理论与实践教材。三是彻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主干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全面实施小班授课,为研究型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邀请国家教学名师为全校主干课程教师进行研究型教学方法讲座、示范观摩教学活动,参加培训的教师达600多人次;配套改革学生学习方法,规定3倍于课堂的课外自主学习时间,提倡开放式的大作业、专题研究和课程论文;改革考核方式,加强了平时作业成绩和中期考核,减少期末成绩比例,考试模式从单一的闭卷考试拓展到开卷、论文等多种模式。2007年有200余个课堂尝试“启发式”、“探究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300余项科研成果进入课堂、教材和实验;2008年上半年,有20余门主干课程精心设计了研究型教学的载体、教案、学生学习指导书等,并对研究型教学的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授课教师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倡导科研探索,推进实践与科研训练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学生的科研创新。制定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和4个配套管理办法,规范学科竞赛、科学研究项目的过程与目标管理;设立了10个专项教改研究项目,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将科研训练内容纳入培养计划,设置了相应的必修与选修学分,明确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创新性实验与实践的要求。二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有力条件支撑。连续8年、每年投入1200余万元强化建设全校实践教学平台,2个国家级、4个北京市级与8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成一个开放性的、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环境;按照基础性、提高性和自主研究性三个层次,建设了包括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多类型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主选修;配套建立了网上预约、网上预习、网上模拟等功能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三是加强对学生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引导。建立了涵盖科学研究方法类、科学研究工具类、科学研究规范类等方面学科研究方法论的课程群。其中,专业导论、科技文献检索和学科(专业)研究方法论课程为基本要求,被纳入大部分专业的必修课程,有效串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门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思维方式,了解科学研究整体流程和关键环节。四是积极为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创新活动搭建平台。通过开设《创新工程》等20余门科研训练选修课程,设立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每年投入100万元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建立10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等多项举措,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和生产实践,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每年组织近30项学科竞赛,2007 年有1150余人参加了216个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近7000人次参加了各级学科竞赛,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46项;学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99篇,获得专利5项。
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发:本部领导,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有关省部共建、省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有关新闻单位
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责任编 辑:史宜民Gzy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