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日,土建学院的向宏军博士介绍了文献的获取、管理与格式化。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科研中,我们会频繁地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遵循一定的格式将参考文献引入论文中,对参考文献的整理就成为了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一旦出错便会影响到整个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料都可以方便地从网上下载获取,存到我们的电脑里。如何对它们进行方便的管理,并在需要时可以轻松地找到它们,就成为一个问题。当文献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仅仅靠自己的大脑记忆去查询,这样可靠性往往是非常低的,我们需要软件管理。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讲座中,向宏军博士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获取、管理以及规范引用文献:第一方面介绍了 Internet文献搜索,包括期刊网、维普、SCI、EI等常用数据库的检索与题录导入;第二是科技文献如图书、论文、报告的管理;三是文献引用自动化:与Word互动,自动根据杂志要求改变格式;四是手工录入及全文管理;最后一部分是笔记功能:类似日记,科研心得,论文草稿等瞬间产生的隐性知识纪录。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月6日、7日,中国科学研究院武汉岩土研究所的韦昌富研究员给我们作了为期一天半的报告,介绍了多相多孔介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讲座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多相孔隙介质力学基础,2、弹性孔隙介质力学及波动问题,3、毛细循环现象的内变量模型, 4、非饱和土的本构理论。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多孔多相介质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固相形成的带有孔隙的骨架,孔隙中充满了流体、各相之间由界面分开但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力学过程发生相互作用。实际当中的土就是这样一种多相多孔介质,在土骨架中孔隙里分布着水和空气,使得土的性质变得十分复杂。由于目前很多关于土的本构模型理论并不能很好的描述土的一些特殊行为,比如液相滞后现象,人们便开始尝试用混合物理论来描述土的本构。混合物理论就是以连续介质力学和热力学为基础研究多相介质的一种理论,由于热力学具有普适性,因此这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就更加的合理。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韦昌富教授重点介绍了他目前正在开展的一些关于非饱和土的本构的工作,他的本构理论能很好地描述在复杂条件下非饱和土的主要工程力学特性。最重要的是他的模型中只有一个参数,便于在工程中使用,如处理滑坡失稳、房屋坍塌等问题。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月9日,在土建学院综合实验楼举办了一场讲座,主讲人是土建学院的熊耀清博士,主讲题目是:密肋复合墙板内部界面温湿应力的数值模拟及分析。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熊耀清博士主要研究了5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在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处开裂,如何建模?生产过程中温度、湿度的传导机理及控制方程如何确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如何确定?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的湿热物理特性参数如何确定?以及如何量化温度、湿度因素在裂缝开展中各自的贡献?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讲座中,熊耀清博士介绍了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混凝土温湿变形及表面开裂,新老混凝土界面粘结问题,建立了温、湿度场的数学模型。并且还详细分析了开裂机理。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编辑:沈群群)GDg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