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教学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教学科研

时间:2023-06-08 来源: 作者:任一豪

2023年“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交大学子喜获佳绩

2023年5月30日,“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落下帷幕,我校学子再获佳绩,主赛道15个项目全部获奖。全口径赛道特等奖斩获数量再创新高,学校以首都赛获奖总积分排名第6名的成绩取得“优胜杯”。

5月21日,项目团队赴北京工商大学参加决赛角逐。在主赛道中,我校项目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在“青学二十大”“青聚奇思”“青智攻坚”“青振京郊”“青砺基层”五个专项赛道中,我校获特等奖10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4项。

5月30日,我校获奖团队代表参加“挑战杯”市赛闭幕式。

学校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动校内“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蓬勃发展,积极选拔、培育优秀学生创新实践作品投身“挑战杯”系列竞赛,在推动我校学子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坚持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本届首都赛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历史契机,立足国赛要求和北京功能定位,依托“青创北京”工作品牌,打造了“一杯五赛”,包括一个“挑战杯”主赛事和“青学二十大”“青聚奇思”“青智攻坚”“青振京郊”“青砺基层”五个专项赛事,自启动以来,共吸引全市84所高校的24万多个学生科创团队报名参赛,最终有4430个团队晋级市赛,参赛高校数、项目数和选手数均创历史新高。

附:第十二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获奖名单

第十二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获奖名单

第十二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申报人

获奖等级

学院

指导老师

基于测井大数据的井震数据孪生分析系统

王宇譞

特等奖

语言与传播学院

董瑞、肖创柏、熊轲

基于北京中轴线沿线街区有机更新问题的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东城区西草市历史街区为例

刘洁

特等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

徐凌玉、王鑫

工业数字化背景下元宇宙交互型智能体感终端

余萧

一等奖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谭中伟、车啸平、路明

“八面玲珑”——基于Sarrus机构的高适应性多模式移动机器人

陈明

一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刘超

“助燃航天梦”--基于电点火方式的新概念绿色无毒ADN基空间发动机

吴金泽

一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李洪萌、李国岫、任一豪

智行未来:关于智能汽车公众接受度的调研——基于七大城市的试点研究

方行宇

一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刘颖琦、王树祥、张欣颖

环首都都市圈高速铁路通勤调研报告

唐锐

一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王超

光芒助盲——基于视听互动景观设计的智慧导盲系统

沈璐

二等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

韩林飞、高巍

用于高速公路轨道巡检的机器人自主交互检测系统

吴嘉豪

二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侯涛刚、卫振林、陈俊熙

选区激光熔化MAR-M509高温合金于航空发动机导向叶片的应用

张书铭

二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刘元富

基于速度敏感与自适应鲁棒的力位加载系统的研究

李子佳

二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陈光荣

助力高铁大基建出海的集便器废液循环技术与智能化设备

周小凯

二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姚宏、董瑞、李洪萌

基于工程项目如何高效应对突发危机问题的研究--以11省的173项大型工程项目的调研为例

万康达

二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沈文欣

面向前列腺MR序列图像分割的时空关联特征网络设计

江明洲

三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白双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物联网的集成化污水处理装置

赵宏瑞

三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董瑞、陆超、张弛

第十二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获奖名单

专项赛道

项目名称

申报人

获奖

等级

学院

指导老师

“青学二十大”红色专项赛

学思践悟二十大“碳”索赋能新“京”华 首都高校助力北京市传统工业区转型发展的社会实践

刘思彤

特等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

张帅、杨振盛、赵鑫瑀

单独服务还是共同服务? 北京市朝阳区核酸检测点调研及选址优化

李佳丽

二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华国伟

祖国北疆 红色传承 亮丽内蒙古--内蒙古红色文化传承与思考

张书铭

二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王楠

学思践悟二十大 青年奋进新征程

刘嘉正

三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闫俊、李涛、董春娇

当代青年看雄安,雄安未来靠青年——雄安发现建设现状调研

王宇譞

三等奖

语言与传播学院

赵艳明、董瑞、张帅

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解码--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一路“童”行

王钧妮

三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张云鹏

“青聚奇思”黑科技专项赛

闭链多足步行机器人耦合重构设计与自主越障策略研究

杨辉

特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杨辉、翟美丽

基于原位处理的智能高铁无碳厕所系统

周小凯

特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董瑞、陆超、李洪萌

交流电传动电动轮自卸车状态监测与远程健康管理系统

周明超

特等奖

电气工程学院

王磊

大型场馆周边路网多模式交通组织优化研究--创造“不堵”的交通奇迹

马扬迪

特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陈怡宁

基于纳米二氧化钛曝气电极的可持续电-多相臭氧工艺水处理装置

李昱瑾

特等奖

威海国际学院

李新洋

面向智慧机场的无人驾驶运载系统

赵宇轩

特等奖

威海国际学院

管娅妮、贾振中

“盲盲人海,道道相通”——基于盲道、盲杖与导航的三位一体智能助盲系统

朱木子

特等奖

威海国际学院

周航

基于人工智能与能源融合的轨道交通车载供电系统架构配置与能量管控技术

刘苏瑶

特等奖

电气工程学院

徐春梅、金哲铭、刁利军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油气混合过程基础研究装备

张海飞

特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李洪萌、李国岫

基于智能视觉感知的城轨列车自主定位系统及其平台实现

孙烨

一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柴铭、刘宏杰、侯涛刚

“智拼闪装”——基于模块化组拼的航空集装器智能装箱决策平台

周逻雁

一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王力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铁司机疲劳驾驶监测系统

奚齐佳

一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戴胜华

绿动空间--新型点火方式的绿色无毒高性能液体空间发动机

吴金泽

一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李洪萌、李国岫、任一豪

液体黄金-尿液驱动的集产电、 净化、资源化为一体的铝空电池装置

杨亦欣

一等奖

威海国际学院

李新洋

智慧聚力,一同守护——“感、知、预、保”一体化智慧燃气管网安防系统

吴紫芯

一等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

张帅、林天埜

一种基于军工级机器云视觉和高效感知算法的机车车顶智能巡检机器人

谭浩宇

一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延凤平、张建勇、张展

多翼腿式水陆两栖机器人

马攀

一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曲海波

基于宏微观组织优化的城市区域缓堵策略与功效评估系统

高得

一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王江锋

车联网环境下个性化动态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与MaaS预约平台

罗雯文

一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王江锋、奇格奇

“无碳”燃料燃烧基础研究装备

金宝志

一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李洪萌、李国岫

面向地理区域通信的新型网络系统设计与开发

王玉潇

一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郜帅

具备环境感知与自主步态规划能力的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

刘悦勋

一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刘笃信

铁路之眼--基于边缘检测和神经网络学习结合的铁路轴端螺栓故障识别系统

王叶

一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周航

分子坐标检测应用于立方星

唐睿婧

一等奖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龚思宇

基于机器学习与多样本采集的遥控水质检测机器人

何智成

二等奖

威海国际学院

胡俊

基于多能源热能转化的蜂窝煤式减压海水淡化装置

王文喆

二等奖

威海国际学院

田秀君

电动汽车混合能源无线充电系统

袁江珺

二等奖

电气工程学院

东野忠昊、刁利军、徐建军

编组站驼峰自动化提钩装置研究

陈明

二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岳昊、夏胜利、朱思聪

基于车联网的区域共享应急调度平台

曹珈辉

二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康柳江

基于测井大数据的井震数据孪生分析系统

王宇譞

二等奖

语言与传播学院

董瑞、李晨宇、熊轲

“精准流调-智慧搭建-光子空间”未来学校防疫系统

周扬

二等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

张帅、林天埜

“救援新星”——基于NFC的灾难医学救援伤员信息管理系统

王怡然

二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李静

云上炬眼,E建众防--“监、治、防、管”一体化城市智慧消防

胡蝶

二等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

张帅、林天埜

“集卡智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站-车”服务平台

张云翔

二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王力

基于无人机的物联网光污染监测系统

张子琛

二等奖

电气工程学院

霍静怡

基于环境自主感知的新型智能抢险救援系统

徐泽

三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宋志坤

基于交通系统 的地震预警风险研究

龚铄

三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周达天

迷宫机器人仿真系统

苏保祎

三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戴胜华

基于3D打印的模块化光学仪器的开发与应用

韩晶

三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刘双花

模型与数据驱动的信道超分辨系统软件

张皓阳

三等奖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何丹萍

基于开源数据的多粒度城市交通智能优化与仿真系统

王恩泰

三等奖

交通运输学院

杨立兴、阴佳腾

套环机器人

邢柏宁

三等奖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王纪武、高波

功率半导体IGBT动静态参数一体化测试系统

沙妍蓓

三等奖

电气工程学院

王磊

“绿色新动能”——一种应用碳化硅新材料的轻型高效轨道交通变流器

王超

三等奖

电气工程学院

刁利军、金哲铭、刁利坚

“揭榜挂帅”专项赛

打造“人文+历史文化”的独特发展模式,构建公共文化和历史文化新格局

刘圣洁

一等奖

语言与传播学院

解文超

新时期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中关村门头沟园为例

徐浩然

一等奖

经济管理学院

肖翔

基于大疆无人机的无线组网控制

卢新铭

三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郑涛、肖翔

关于形成门大线铁路遗产廊道支撑王平镇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

王建康

三等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

夏海山、张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