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教学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教学科研

时间:2006-10-28

评估快递:传承百年历史 引领铁路发展

发布时间:2006-10-28 00:00:00

      北京交通大学的发端、发展和壮大,与中国铁路事业有着深厚的渊源。学校由路而生,因路而强,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爱路报国,百年传承,求实创新,引领发展”的办学特色。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爱路报国 百年传承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兴办的高等管理学校,诞生于清政府在全国民众压力推动下向帝国主义收回路权,准许华商自办铁路之时,起源于有识之士曾鲲化、徐世昌等人“管理权为铁路之命脉”、“使管理与机械、建设并行,庶路政前途有廓清更张之一日”的上书呐喊,从创办之日起学校即肩负起“收回路权”、“实业救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振兴中华铁路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铸就了交大学子关心时政,热爱铁路,为报效祖国而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爱路报国的鲜明特色,也通过代代师生的实践、继承和弘扬,内涵愈来愈充实,特色愈来愈鲜明,今天仍焕发着勃勃生机。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旧中国时期,以游天洋、胡世祺、李廉祯等烈士为代表的早期学子,以民族复兴为已任,勇敢地站在“维护铁路路权”、“陇海铁路大罢工”、“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等斗争的前线,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展开了生死卓绝的斗争。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被迫南迁,师生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办学,读书不忘救国,开展了空前活跃的抗日救亡运动。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抗美援朝时期,学校学子发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保家卫国,支援前线,有的学子赴朝参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战后一批参战英模来校学习深造,使学校爱路报国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50年代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铁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北、西南地区开始修建兰新、成渝铁路,急需专业人才,学校学子响应号召,提前毕业,参加工作,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奉献青春。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60、70年代西南、中原大三线建设时期,宝成、成昆、内昆等铁路沿线再次留下交大人的血汗和足迹,师生风餐露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青春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祖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1969年,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自焦枝铁路开工之日起即开赴工地,参加“大会战”,历时一年多,直到全线开通,又以教改小分队形式奔赴铁路站、段、厂,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同时400余名教职工和69、70两届近1,200名毕业生落户中原铁路,充分体现了师生扎根铁路、志在四方、不怕艰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70年代我国援建坦赞铁路,学校弘扬国际主义精神,克服“文革”大环境干扰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圆满完成200名留学生的培训任务,并派出一批教师赴坦赞铁路现场办学,培养技术人员,有的校友作为技术专家在援建中捐躯,为中坦赞三国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主动适应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在中国铁路经济体制转轨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勇立潮头,为80年代铁路“北战大秦,南战衡广,中取华东,打好两个翻身仗”,90年代的铁路“五次大提速”,实现重载运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进入21世纪,中国铁路开始跨越式发展伟大进程,交大师生为铁路信息化建设、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200公里动车组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展示了交大人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青藏线建设期间,交大数百名师生奔赴现场,顽强拼搏,克服高原缺氧、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全线45个站点都留下了师生实地测试、科技攻关的脚印和汗水,他们在雪域高原上传承着爱路报国、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新时期交大人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豪迈情怀。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代代学子 人才辈出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交通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培养人才,服务铁路。代代学子扎根铁路建设事业,一批拔尖人才成为领军人物。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早在创办初期,学校就以“造就铁路管理人才”为办学宗旨,为中国铁路事业初创输送了管理和技术人才2,60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铁路管理人。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隶属铁道部管理,适应改革开放后铁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快发展成为一所服务于铁路事业的多科性大学。毕业生服从国家分配,纷纷到全国铁路系统各大站、段、厂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就业,“进了交大门,就是铁路人”是当时交大学子求学报国理想的生动写照,“到铁路建设第一线去建功立业”成为无数交大毕业生的执着追求。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进入新世纪,学校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学科专业发展带动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理念,“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培养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实现从培养专门化的高级人才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级人才转变。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又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的特点,要献身铁路事业,不仅需要学生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要有献身铁路、报效祖国的思想基础。长期以来,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铁路文化和传统教育为重要内容,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先进事迹激励、优惠政策倾斜、主题活动引导等方式,教育毕业生热爱铁路、投身铁路建设,收到了显著效果。1998年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改革后,在毕业生就业领域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学校毕业生到铁路就业保持在28%左右,铁路相关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到铁路就业占47%。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学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密切与铁路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产学研合作,丰富了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了服务铁路的领域。积极发挥董事会作用,目前以铁路企事业为主体的校董事单位已有65家,其中多家单位还与学校签订了包括制定有关优惠政策、设立奖学金、提供经济资助等内容的合作共建协议,吸引毕业生到铁路就业。加强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推行“3+1”模式,与相关铁路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加大铁道信号等铁路急需专业方向的招生力度,并强化专业课程和实训环节的学习。采取定向招生方式,工程硕士、MBA指标优先满足铁路系统需要,为铁路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承担为铁道部培养后备干部的任务,1991年始连续举办4届铁路运输综合干部班。各路局大专以上学历管理骨干120人因此取得本科学历文凭,至今一半以上已走上铁路系统高级领导岗位。为铁路系统开展适应铁路发展新技术的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仅2000年以来铁路系统约46,000余人参加了学校的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余万北交大人秉承爱路报国的优良传统,长期奋斗在铁路和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从北国边疆,到西部边陲,从塞外大漠,到青藏高原,有铁路建设的地方,就有北京交大人的闪光足迹。在全国铁路系统,从铁道部到各铁路局,从行业最高管理部门到最基层的运输生产站段,处处活跃着北京交大毕业生为国奉献和奋斗的身影。他们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厚、业务能力强,受到铁路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百年来,学校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成为成就卓著的领军人物。早期的杰出代表有:我国铁路运输学科首创人和奠基人、80年代曾以丰厚学识和翔实史料在有关湖广铁路4,000万美元债券积案问题上维护了祖国尊严和利益的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的杨汝梅;我国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刘瀚;创新了铁路第一个“进路式继电集中联锁装置”的我国铁道信号事业的开拓者汪禧成;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设计师应尚才;五四运动的先锋战士、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著名文学家郑振铎。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人才济济,名师大家和学术带头人不断涌现,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宏嘉、徐叙瑢、简水生、高玉臣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晋才、王梦恕、徐寿波;国内第一台可编程数字滤波器样板机的研制者杜锡钰、国内多媒体视听信息处理理论框架和试验平台的创建者袁保宗、国内第一套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研发者汪希时、国内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Pv6路由器的研制者张宏科等。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北京交大校友走上了领导岗位,如:铁道部部长李森茂;国家开发银行党组书记屠由瑞;铁道部党组成员何洪达、安立敏;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中将;中直工委常务副书记顾云飞;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石万鹏;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海南省常务副省长吴昌元等。湖南大学校长谷士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杜林和华睿集团总裁李河君、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总裁王幼君等。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爱路报国之所以成为代代交大人的优秀品格,是因为爱路报国经百年积淀传承已成为交大精神;交大人之所以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是因为交大有以铁路为服务对象的学科专业为纽带;引领铁路科技发展的使命之所以历史性的落在交大人肩上,是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铁路振兴的必经之路,是因为交大有面向铁路的厚重的学科基础和世界前沿的科研水平。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在运输能力和技术装备等方面有大发展,铁路事业的腾飞要求有高新技术和创新人才的有力支撑。为完成这一使命,学校以“立足铁路实践,又高于铁路实践”思想为指导,构建具有铁路特色的大学科体系,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手段,研究解决铁路建设发展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用基于研究的教学培养铁路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栋梁之材。学校整合办学资源,先后成立了铁路系统第一个信息科学研究所,第一个系统科学研究所,第一个铁路运输自动化研究所,第一个光波技术研究所,第一个管理科学研究所,第一个物流研究所等,科学研究全面登上学校的舞台,在铁路信息化、运输控制与安全、高速铁路、货运快捷与重载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标志性成果,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在更高层面上服务铁路和引领铁路科技发展的崭新阶段。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铁路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基础性作用。没有信息化的支持,铁路跨越式发展就难以推进,铁路现代化就不能实现。“信息与通信工程”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既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又是学校的特色学科,铁道部依托学校建立了全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基地,学校主持和参与完成的TMIS、DMIS、PMIS(运营、调度、票务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铁路客票发售系统”、“全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等成为铁路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大平台;“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成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文件;融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现代化管理于一体的“郑州北编组站货车管理信息系统” 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生产和决策效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铁路运输信息化的研究”、“基于国产linux铁路行业信息化信息交互安全平台的研究”等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为提高铁路整体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0年以来学校直接承担铁路系统科研项目数保持在全校项目总数的近二分之一,占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总数的五分之一,一直处于全国高校领先位置,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北京交通大学在通信信息和运输管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铁路事业发展的思想库、人才库、成果库。tjP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文字:新闻中心力玲

图片:

编辑: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