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作为交大110周年校庆学术系列活动之一,名为“中国宪政建设法律问题”的讲座在我校举行。人文学院特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人博主讲。29j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王教授着重就中国的宪政语境和1949年中国宪政路途的选择两大问题展开讲述。在讲到第一个问题时,他对比了西方,认为中国的宪政语境是一种与救亡图存、自强求富紧密相关的工具型宪政。针对1949年中国宪政路途的选择问题,王教授谈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公民的形成问题,他认为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工农阶级的合法性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知识分子的合法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性问题,进而形成中国完整统一的公民概念。29j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此外,他还预测了近十年中国的宪政问题,主要在于解决好社会失衡问题,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和谐问题,从而为社会各个阶级量身定做一部宪法作为利益均衡器,只有这样,宪法才能得到各个阶级的认可和支持。29j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最后,王教授就同学们的提问做了耐心详细的回答,告诫同学们不要对中国的宪政建设悲观,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29j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4月6日,国务院电子政务总体组成员、863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刘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概况及相关技术。他的主标题是:创新是信息化的灵魂,副标题是电子政务以及部分技术进步。刘教授首先讲到电子政务是现代化的重点,改革开放前25年,我们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不是贫穷”这个问题。进入21世纪后,实现社会和谐是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那么,改革的新任务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资源。而电子政务正是实现公共服务的主要工具。随后,刘澎教授又为我们总结出了创新的不同类型,包括:1、模仿创新--改革开放以后的主要表现;2、集成创新--21世纪以来的重点;3、原始创新--机会已经出现。下面就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两大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就是电子政务知识体系,具体涵盖了电子政务的范围和目标、电子政务建设基础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在介绍第二部分技术和产品进步介绍时,又分为以下4个方面:一、电子政务应用集成;二、863新成果介绍;三、书生的数字纸张技术;四、星火燎原的全面文档化技术。29j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