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学工作,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强化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1.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体美劳“三育”改革全面深化
持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教学名师与团队2个,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获批首批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1项,评选校级教书育人“最美课堂”10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被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组织召开全国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并作大会主题报告。制定发布体育、美育、劳育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召开方案深入推进系列座谈会,专项支持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改项目24项,不断完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
2.深化机构改革成立本科生院,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将原教务处、教学质量监评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招生办公室整合并进行功能优化,成立本科生院,整合本科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本科招生培养、师资队伍、综合改革、内涵建设、质量监控“五位一体”育人长效机制;深化本科招生培养一体化、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建设统筹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化联动”运行管理模式;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一流人才。
3.招生宣传渠道不断拓宽,本科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招生宣传体系,充实“六位一体”招生宣传队伍,落实宣传组“双包干”“全覆盖”;丰富新媒体手段,利用校内外十余个平台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参与老师近450人次、学生超2000人次;深入开展调研座谈,从学院、新生等不同角度总结招生工作经验,为2022年招生宣传奠定基础。圆满完成2021年招生录取工作,优化特殊类型招生专业结构,新生一志愿率达到63.31%,较去年提升7.63%,整体生源质量稳中有升,威海校区录取分数提升明显。
4.四通模式深入实施,国家级拔尖基地与特色学院取得新突破
继续深入实施“四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经济学四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计算机科学基地成功入选国家级;积极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和特色学院建设,软件学院获批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詹天佑学院积极申报国家级未来技术学院;持续强化“四新”建设,申报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并全部获批。“四通”培养模式改革举措与成效被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被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刊登。
5.一流专业建设深入推进,专业认证评估持续开展
统筹布局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与建设工作,新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17个、北京市级5个;申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18个、北京市级12个;持续加强已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工作,为以高水平建设成果通过验收奠定基础。积极设置新专业,申报新专业“智能运输工程”。持续开展专业认证评估,城乡规划首次通过住建部土建类专业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作、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4个专业申请2022年专业认证。
6.打造一流课程教材,树立引领一流人才成长灯塔
全力打造一流课程,持续推进优质慕课资源建设,累计在爱课程(含国际平台)、学堂在线上线291门,加强优质资源共享;强化一流课程示范引领,申报国家级五类一流课程共计67门;获评北京市优质课程4门;学校应邀在第三届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上作专题报告。统筹一流教材建设,推进“四新”教材、与行业发展同步系列教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新形态教材、“有历史传承”“有影响力”“有特色”现有教材等四类重点教材的建设工作,获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本、二等奖4本、先进个人1人,北京市优质教材4本。
7.实践教学建设持续深化,大创与学科竞赛斩获佳绩
强化教学实验室建设,首次全面梳理全校教学实验室情况,规范教学实验室管理。推进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成立智能基座运行工作组,联合开发27门课程,评选奖教金获得者5人、奖学金获得者30人。获评国家级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1项、优秀项目案例1项。加强毕业设计质量建设,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3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创立项1221项,其中国家级120项;入选第十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项目2项、论文1篇;学科竞赛获奖国家级115项、省部级448项。
8.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稳步提升
不断强化全校319个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向教育部推荐优秀典型案例2个;加强虚拟教研室建设,建设校级虚拟教研室31个,推荐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5项。强化教学名师与团队培育,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青年名师2人;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评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1个、优秀教学管理人员1人;校内评选优秀主讲教师27名、优秀实验教学指导教师1名;全年组织各类教学培训60余次。
9.智慧教学水平再上新阶,质量保障体系愈加完善
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升级全校智慧教室硬件设备,优化智慧教学平台功能,为保障建党一百周年、冬奥会等学生志愿服务和疫情防控等多场景下的线上、线下同步教学发挥重要作用,顺利完成防疫常态化下全年2340余门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智慧教学建设成果被中国教育部专题报道。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系列管理办法,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召开“任课教师与督导教师面对面”座谈交流会,充分发挥督导作用。
10.精心凝练教学成果,“十四五”本科生教育开局启航
积极开展教学成果总结凝练工作,完成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及北京市教学成果推荐工作,评选校级本科教学成果180项,其中特等奖15项、一等奖65项、二等奖100项;精心打造,完成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为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奠定坚实基础。制定发布《北京交通大学“十四五”本科生教育规划》,确定一流本科专业结构优化工程、内涵建设固基工程、培养模式深改工程、智慧教学提升工程、教学质量保障工程等5大重点工程及18项主要建设任务,固根基、补短板、强特色、提质量,全力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