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结果揭晓,我校主持成果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袁大军教授牵头主持成果“高水压越江海大直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陈峰教授牵头主持成果“基于大客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与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和李伟力教授牵头主持成果“高性能高压自起动和高功率密度的永磁电动机热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我校参加成果1项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单位排第3,校内第一完成人排第7)、1项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单位排第4,校内第一完成人排第5)。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包括14位科学家、150项成果获奖。其中,35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27项)、1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10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5项,二等奖69项)。
附:
高水压越江海大直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简介
本项目历经10余年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通过泥水劈裂、主动失稳和泥膜形成控制的原理、技术、装置等核心发明,攻克了泥水劈裂喷发判定标准、泥浆成膜控制等难题,发明了高水压大直径盾构动(掘进)、静(开舱)开挖面稳定综合控制理论与技术,创新了越江海盾构隧道合理覆土厚度设计方法。本项目通过成果鉴定,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南京长江隧道、纬三路过江通道、扬州瘦西湖隧道、苏埃跨海通道等工程中成功应用,保障了工程安全,降低了施工成本,直接经济效益达1.71亿元,目前在北京东六环地下通道、甬舟海底隧道、妈湾隧道等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为北京等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基于大客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与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简介
本项目对大规模网络客流全过程仿真、系统运输效能提升、系统供需匹配优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面向大规模城轨网络化运营的安全保障与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客流全过程仿真技术应用于北京、天津等城市,提升了系统客流推演精度和应急水平;列车运行一体优化技术应用于北京、上海等城市,乘客总出行时间降低6.7%;多层级客流协同管控技术应用于北京,限流车站总数减少6%,日限流时间减少500分钟。主要成果经过行业唯一的一级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评价,认为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性能高压自起动和高功率密度的永磁电动机热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制了高压、大容量自起动永磁电动机,解决了重载起动难而引发转子导条过热的断条故障、冲击电流大对局域内电网强冲击而引发相邻设备脱网等技术难题,并攻克了困扰高压、大容量永磁电机转子永磁体温度高引起永磁体热退磁关键技术难题,产品已在钢厂、造纸厂、石化企业等众多企业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节能效果。研制出复杂道路、恶劣环境和多工况下高速及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的护套材料与结构,解决了转子脱套热变形和永磁体温度高而引起的热退磁问题,降低了电机重量,提高了整车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相关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建设了国际领先的电动汽车用电机生产线。产品已在国际汽车巨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福特汽车;国内宇通、比亚迪、北汽、广汽、东汽、吉利等企业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为首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