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味道甜不甜?”抛出这个问题前,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夏焱和小组成员为参加读书会的同学准备了糖水,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吃的故事。
最近,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内的教室、博物馆、活动中心、草坪等地聚起了一群特别的读书人,他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历史故事、校友事迹和多种文艺活动中,为同辈人打开了另一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学习方式。
用年轻人的方式读原著、学原文
“前面这位就是‘詹天佑’。”在运输设备馆前,有师生认出了穿长衫的“詹天佑”。扮演詹天佑的大三学生邹盈旗介绍,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首条完全自主设计、施工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此前,加入学校话剧团的邹盈旗曾饰演过这位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铁路工程专家。这一次,他要在比赛中再次扮演詹天佑,给参加读书会的同学及大众评审讲述前辈们交通报国的故事。
邹盈旗提到的比赛,是北京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传习杯”主题演讲比赛复赛。根据比赛安排,26名复赛选手通过抽签的形式分成五个小组,在校内自选场地或场景,组织策划一场校园读书会。
北京交通大学团委书记魏炜解释,比赛通知只框定了读书会的基准线,各小组可以自行选择书籍和读书形式,自行安排读书活动内容。
换句话说,选手以校园为讲台,以理论原文原著为基础,在哪里讲、怎么讲,全靠选手发挥。
邹盈旗和夏焱所在的第四组指导老师、北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营辉提到,该组成员来自运输学院、机电学院、数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网安学院,拿到比赛题目后,学生在一两天内就定下了话剧、参观运输设备馆、读书会相结合的形式。
话剧展演约一个小时后,“詹天佑”变成了理论宣讲员,带领同学们诵读理论原文,还时不时有同学提问。
“大家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新颖的学习方式,我们就想着以运输设备馆为载体,边观看边学习,这样大家印象更深。”邹盈旗说,接到题目后,他第一次走进了运输设备馆,记下馆内记载的詹天佑、茅以升等前辈的历史故事和一代代交通人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所作的努力,和组员在短短一周内写出了万余字的讲稿。
记者了解到,除了话剧表演,参赛选手还策划了红色题材剧本杀、草坪读书会等形式,还有小组邀请了中华书局和新华书店的青年朋友,带着理论原著面向师生宣讲。
原著原文从书中“走”进校园
距离运输设备馆步行约5分钟,校园世纪钟前的空地上也开讲了。记者发现,驻足听讲的不仅有大学师生,还有身着制服的铁路职工,甚至是和父母进校参观的小学生。
“刚刚听了大家说到科技强国,我也有想说的。”第五组选手策划的读书会上,来自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罗正华举起手发言。他说,这几天他与同事正好在学校培训,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等处,“新旧对比,我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我们预想到这个效果了。”第五组组长赵怡冰告诉记者,他们小组特地选择了这处室外场所,离学校食堂很近。同时,小组选择在周末的中午时间开讲,可以吸引路过的师生加入这场“流动讲堂”。
根据比赛通知,校团委为每个小组提供2000元的经费支持,选手在规定的额度内购置比赛用品,不能超额,也不能自费垫付,而钱花在哪儿、怎么花,由选手自行决定。
记者看到,在第五组户外课堂周围,摆放了选手提前购买的理论原著和文创产品,观众座椅前还张贴了大幅海报。“钱都花得差不多了。”赵怡冰笑称,在一周的时间内,组员又当撰稿人,又当策划,苦心思考怎么讲好这堂课。从挤满课堂的观众来看,经费花对了地方。
北交大法学院团委书记李兴友说,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能看出来参赛选手很用心。他所指导的参赛小组覆盖北京、威海、唐山三个校区的学生,学生们讨论决定开一场草坪读书会,还邀请参加职场类综艺的法学毕业生到场分享。“学生准备了100多张椅子,全坐满了!”李兴友说。
北交大电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冯麟淞说,她所指导的小组选手依托持续火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在两天时间内形成剧本杀初稿。“周一接到通知,周三左右出初稿,同学们一直在彩排,一直在打磨。”
“最开始就是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撰写剧本杀文稿的参赛选手陈宇卉解释,文稿叙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5位百年前影响中国命运的关键人物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次论战,“我就在想,要不要让大家回到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那几次论战的时间看看?”她希望,参与剧本杀的同学能够沉浸式体验、沉浸式学习、沉浸式感悟。
创新理论从高校“走”向祖国大地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赛选手段慧敏的理解中,以创新的形式向同辈人讲党的创新理论,关键在于体验和互动,“要从感知、感悟引向实践。”她说,在短短一周的准备时间里,各小组既有竞争的部分,也有学习的部分。在悄悄搜索竞争对手准备的活动信息时,选手们也热情地邀请对手参加本组的读书会,切磋思想的火花。
实际上,在比赛前一个月,北京交通大学正式成立学生理论社团“传习读书社”。通过一课、一讲、一赛、一行的学习路径,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时代新人,推动学生成长和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者、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比赛中,学生自主报名,选择同辈人乐于接受的方式策划读书会,而老师作为幕后指导员给选手把握方向。此外,学校还特别邀请了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学生志愿者组成大众评审,实地参与读书会,并完成匿名投票。后续将有12名参赛选手晋级决赛,他们还将在更大的舞台上面向全校师生宣讲。
报道链接:http://zqb.cyol.com/pc/content/202511/26/content_41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