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02
我校12个学科入围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创历史新高
03
学校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第九届教代会、第十四届工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5-04-21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温才妃 王瑞霞

中国科学报:郦波做客北京交大 讲述文明的维度与深度

东西方文明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中华文明延续的核心载体是什么?人类文明将往哪里去?青年一代如何担当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4月13日,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强国讲堂·交大大讲堂”在学校成功举办。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郦波受邀担任主讲嘉宾。

郦波以“文明的维度与深度”为主题展开讲述。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郦波以“文明的维度与深度”为主题展开讲述。他首先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东西方文明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随后以汉字“将”的读音辨析为切入点,从《诗经》中的“将仲子兮”到李白《将进酒》的“将”字发音争议,结合甲骨文考据、音韵学演变及文化语境差异,生动展现了汉字“音随意转”的表意特性。他指出,汉字作为人类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会意文字,其构形逻辑与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时间维度——既有对上古文明的传承,又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独特的字符构建系统,成为文明延续的核心载体。

随后,郦波通过对比西方表音文字的“字母堆叠系统”,深入剖析了中西文明的本质差异:中华文明依托汉字的稳定表意功能,形成“生产协作型”文明特质,强调时间维度的延续性与内敛性;而西方文明则因表音文字的便捷性,发展为“空间扩张型”文明,注重即时交流与外向拓展。他特别提及,在人工智能时代,汉字的“构件化”思维为算法创新提供了独特优势,中国工程师基于汉语思维突破算力瓶颈,正是中华文明深度的当代体现。

讲座最后,郦波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文明将往哪里去。他认为,至少有一个方案,那就是中国方案、华夏文明的方案,而这个重任就在青年的身上。

师生围绕“青年如何担当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使命”“青年如何以‘知行’强化内心成长的力量”“五大文明维度的内在关联”等问题踊跃提问。

据悉,“交大大讲堂”是北京交通大学打造的,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使命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自2009年创办以来,迄今已举办百余期,邀请各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园、进讲堂,分享研究成果、专业洞见和前沿见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