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02
我校12个学科入围202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创历史新高
03
学校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第九届教代会、第十四届工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5-01-15 来源: 作者:王瑞霞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小舞台彰大义——北京交通大学精心打造廉洁文化品牌话剧《詹天佑》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瑞霞)舞台上,灯光闪烁,雷声滚滚,闪电划破夜空。幕布缓缓拉开,仿佛推开了一扇岁月之门,观众瞬间被带回到了百年前的中国。舞台中央,一位身穿长衫的中年男子手持图纸,眼神坚定而又铿锵有力地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铁路!外国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而且要办得更好!”

2024年12月12日,由北京交通大学排演的原创话剧《詹天佑》作为层层遴选的九个作品之一,参加了北京市纪委监委、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举办的2024北京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成果展演活动,令台下观众深受震撼,受到广泛赞誉。该话剧由学校团委牵头创作排演,在詹天佑学院创编素材的基础上,真情演绎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不畏权势威逼、不受美色引诱,始终坚守廉洁底线,顺利完成中国人自主修筑的第一条干线铁路的爱国故事。

话剧《詹天佑》创排历时数月,历经4次大范围改动、无数次细节打磨,是一部融合历史与现实的心血之作。为了创作剧本,学校组织团队深入研究詹天佑的生平事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经得起推敲!”

武迪是《詹天佑》话剧的指导老师之一。提到这部话剧的创作背景,她提到,“在翻阅历史素材中,詹天佑先生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深受触动。最让我感动的是,詹天佑临终留下千字遗嘱,只言未交代个人及家庭私事,牵挂的‘三事’都是当时国内方兴未艾的铁路修筑事业。”

考虑到其人物精神与当今社会对于清正廉洁的追求高度契合,创作团队通过将这些历史故事进行戏剧改编与创作,以话剧这种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展现出更鲜活立体的“中国铁路之父”,引导青年崇廉、尚廉、弘廉、倡廉。

剧组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还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融入了当代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这部话剧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活力。

剧中,有两个“冲突”令观众印象深刻:一是詹天佑与采购处人员的“交锋”,另一个是詹天佑与赛貂蝉的交集。“这两处情节的融入,丝毫没有让观众感觉到违和,反而更加增加戏剧的冲击力,更深刻地传达了詹天佑坚定的信仰,让观众在观演的同时审视内心、感受敬畏。”指导老师刘景杨说。

在十几平方米的舞台上,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艺术团话剧团的演员们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高度的专注,每一个动作、表情甚至眼神都体现了话剧演员应有的素养,传达出戏剧的张力和艺术的感染力,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为了演好这部话剧,团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牺牲了周末时间,历经两月刻苦排练,从台词背诵到肢体语言,从情感表达到角色塑造,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练习。”计算机学院2022级、学生导演文丽回忆起这部剧的排练过程。

话剧的成功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詹天佑的扮演者机电学院、北京交通大学2023级本科生邹盈旗表示:“詹天佑先生是学校杰出的校史人物,是中国铁路建设的先驱,又是清正廉洁的代表,能够出演这个角色,这么近的距离感受伟人的精神品质真的很荣幸。”

正是这种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尊重,使得学生们在舞台上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他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表演,将詹天佑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走进了观众的内心深处。

小舞台上,詹天佑的故事震撼人心;大义背后,是他那颗永远为国为民跳动的心。话剧《詹天佑》的成功演出,不仅是对这位伟大工程师的致敬,更是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成为一堂“学生自己上、学生自己听”的思政大课。

“通过这部话剧,我们不仅重温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更从中汲取了无尽的力量和启示。詹天佑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行的灯塔。”一位参演学生表示。

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深耕廉洁沃土,坚持阵地筑廉、宣讲倡廉、制度管廉,以廉化人。学校深挖校史中的廉洁故事,让沉淀在历史中的廉洁文化“活”起来,话剧《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以历史叙事为载体,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廉洁文化融入到育人工作中,如一束精神之光,照亮莘莘学子的前行之路。

报道链接:https://share.app3.jyb.cn/news_d/c78783ebce6a3e9af1442e7183b28a2a?from=VjZDc29lWmRlREZnUWRtcXVVam1CUHo4MFQxd1JQRnBBYzJGSkFBUFhIOWwveVZraDJ3SUNFZE14Y0xGem5Kbg==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 王瑞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