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4-12-05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发表余祖俊署名文章《行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要解决好方向、阵地和力量问题》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杂志发表我校校长余祖俊署名文章《行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要解决好方向、阵地和力量问题》,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行业高校连接着教育与产业,熟悉行业规律、理解行业需求,是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等工程技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行业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依托国家级产教融合体、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平台,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以行业“真需求”带动学校“真研究”“真育人”“真转化”,解决好方向、阵地和力量的问题,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生态,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与智力支持。

一是定方向,以“真研究”推动基础理论提升。坚持以应用需求带动基础研究,构建行业科技创新生态圈。中国的工程技术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飞跃式发展,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许多行业呈现出工程技术领先于行业基础理论发展的态势,高校应当以提升引领行业技术攻关能力为导向,推动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创新平台的矩阵效应,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形成面向国家、行业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创新高地。作为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员单位,北京交通大学聚焦新时代轨道交通发展新需求,与行业企业深化合作,深度参与包括“复兴号动车组”在内的多个行业重大技术成果研发攻关,同时在列车运行控制、列车通信、高速动车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成果,实现了校企多层次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是强阵地,以“真育人”建设产教融合高地。随着行业发展,对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高校应立足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快速响应行业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专业设置。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大发展,多数行业对于“智能+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庞大需求,高校要通过学科融合、学科交叉的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满足智慧化、智能化趋势下的行业人才需求。同时,新时代企业出海需求旺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以人才为先导,为行业企业工程装备乃至技术标准的“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北京交通大学一方面围绕轨道交通、新材料、关键软件等关键领域,建设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实施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做大做强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轨道交通援外培训,通过与当地铁路运营企业、中资企业的合作,面向国际铁路干线和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开展本土化人才联合培养,不仅造就了大批国际工程建设人才,也凝聚了大批知华友华人士。

三是聚力量,以“真转化”激发协同创新活力。高校应当把成果转化作为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环节,把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增长极”,建立“需求凝练—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支持企业发挥“链主”作用、高校承担“基座”功能。推进校企协同创新,一方面要对内通过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解决“不愿转” “不敢转”“不能转”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外建设行业创新联盟,推动建立各创新主体之间的成果共享、公用机制的建设,促成校企优势互补、深度合作,构建真实有效的行业科技创新生态链、生态圈。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建立了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成果转化评价体系、科技成果完成人利益最大化的分配机制,明确了教师、干部、下属独立法人等六类人员涉及五类事件的相关要求,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的转化落地、孵化上市,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热情。

行业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依托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机制,以应用需求带动基础研究,面向行业前沿,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和人才培养,努力为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崔宇康 闵嘉仪

审核:袁芳 王瑞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