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应急事业是党和国家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强调,要建立和完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应急管理体系。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应急体系的持续强化,我们在应对多样化、复杂化的公共卫生挑战方面已取得明显进展。然而,与人民群众对于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需求相比,医疗应急体系在资源配置、应急响应和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回应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应急服务的期待,全面推进医疗应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显著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效率。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有效响应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要建立全球化医疗资源共享平台,以促进国际协作,更快获取关键信息和资源支持。通过与全球卫生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迅速了解国际上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及时获得其他国家的成功应对经验。这样的全球资源共享平台将为我国医疗应急体系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增强应对跨境传播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议制定更为全面、科学的医疗应急预案,覆盖疫情初期识别、病毒溯源、病例管理到资源调配等全过程。全球协作与国内应急响应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构建更为高效、协同的医疗应急体系,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力量。
增强医疗应急体系的可持续性和稳健性。确保医疗应急体系能够在面对长期和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时保持稳定运行和持续响应,是构建强大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的重要环节。在资源配置方面,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现有的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备不足。合理配置不仅涉及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储备,还包括医疗专业人员和支持人员等资源。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大资源配置,如专业的隔离病房、高效的检测实验室和远程医疗中心等医疗应急基础设施。建立智能物流系统,确保医疗物资能够快速、准确地运送到需要的地方。要增强医疗应急体系的可持续性和稳健性,构建一个更加强大、灵活、可靠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确保在任何危机面前都能够有效应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提升医疗应急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为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公共卫生挑战,需持续提高医疗应急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要定期对医疗应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紧急情况下的决策制定和心理干预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危机处理能力,使其在应急情况下能更为从容地应对各类挑战。应引进最新的医疗设备和工具,如便携式诊断设备、远程医疗系统、先进的救治和监护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应急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医疗科技,使得医疗应急服务保持在专业水平的前沿。不断提升医疗应急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社区参与。广泛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是提升社区居民健康意识的关键。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医疗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中,是提升社区防范和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会议、研讨活动和在线平台,居民可以直接参与到应急预案的讨论和改进中,使预案更加贴合社区的实际需求。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如自然灾害、传染病暴发等,居民可以学习如何在实际情况中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建立反馈和评估机制是持续优化公众健康教育和社区参与活动的关键。要收集居民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确保其符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期望。要提升公民在医疗应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社区对医疗应急体系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坚实、有效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李雪 曾靖宇
审核:袁芳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