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4-03-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宣传部

中国社会科学网:高质量赋能铸魂育人“关键课程”

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入阐释了新时代思政课坚持的重要原则,提出了新时代推动思政课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讲话对在新时代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全国各高校广泛召开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五年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全面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思政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办好思政课,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根本在于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3月10日,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暨甘肃省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助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要站稳立场,把牢方向,扎实落实思政课使命任务。”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表示,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把握好思政课的政治性、价值性;要深化学理,夯实基础,强化思政课内涵建设;要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为主线,把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推进教学深化,打造思想性、理论性与学术性融为一体的思政金课。

3月10日,由上海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4年工作计划会议”召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锡喜在会上谈道,“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教师协作的关键,是同向同行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明确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的理论教育课,功能是通过理论教育实现思想提升、达到政治认同,要深刻认识和贯彻落实“八个统一”的要求,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能力和素养。在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看来,新时代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加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要教学和科研两手抓,坚持以科研支撑教学,以教学辅助科研,要以常态化集体备课汇聚集体智慧,以优质师资确保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强教必先强师,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潜力十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占仁的工作思路相当明确。推动构建“大思政”格局,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理论先导作用。探索思政课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打造兼具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情感温度的思政课堂。

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庆丰提出,全面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更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拓展思政课教学平台,夯实实践教学基础,发挥数字教育新动能,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彰显“红专”底色,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

因地制宜打造思政金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各地各学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激励思政课教师有效探索思政课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关联度、契合度,有力促进了问题链教学法、经典研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影像教学法等教学法的形成,切实打造了一批兼具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情感温度的思政金课,引发学生们的倾心关注,“思政课竟然还能这么上,让人耳目一新”。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构建“必修+选修+通修”的贯通式思政课课程矩阵,实施思政课“提质创优”工程,探索建立示范“讲”、集体“备”、精心“教”、深入“研”、强化“赛”、合力“上”的“六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创新推出“我与思政课”“别样思政课”“兰山讲堂”“思政云课”等四个创新性教学品牌,大力推动榜样人物进课堂、实践教学进社会、理论热点进网络,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新时代“思政故事”。

3月9日,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纪念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琼介绍,在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自主打造“小红果的德法课”公众号、举办“交通强国有我在”视频创意大赛等活动。“跨越时空,致敬匠心,学生用自己‘导演’的创意内容,激发出立志交通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别样的思政过程融于大学生的创新表达,真正做到了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吴琼说。

“思政教育不应该是沉闷的,而应该是深入浅出、鲜活生动的。新时代大学生的互联网能力强,个性鲜明,促使思政工作要不断创新,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递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3月1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五周年总结推进会上,该校学工处处长景飞提到,针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要坚持围绕学生、观照学生、服务学生,构建并优化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三三三”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探索学生的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的精细化的多维同育模式,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以专家协作的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指导工作,是我们加强思政课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副院长宗爱东表示,我们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指导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品牌活动塑造、课程教学指导等方面持续发力。要加强区域联动,深化课程、教研和教师队伍共建,推动广大思政课教师共担育人使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岩提出,为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应深化长三角高校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协作进程,在跨校教学合作、教师培训比赛、互动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提高思政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这六个方面缺一不可,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认为,五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从一种外推的力量转向一种内生的动力,而思政课教师身上也具备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正在不断指引新时代教师的成长。这六个方面既是思政课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实践路径,也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提出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除了需要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还需要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和扎实的理论性,在答疑解惑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师资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只有发挥好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新时代以来,教育部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策”,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了思政课教师队伍“量质齐增”。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瑛认为,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更要在“引”“培”“转”“育”“扩”等几方面多加重视,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大现有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探索精准的思政课教师转岗制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培育,用好“大师资”。

作为一线的思政课教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先春表示,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目前,全国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数基本配齐,但教师队伍政治信仰、专业基础、理论素养、知识储备参差不齐,短期内很难达到高水平优秀教师的要求。为此,刘先春建议,要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优质教学资源的带头辐射作用,抓教师中的关键少数,利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让优秀教师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

3月16日,在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分享了打造师资队伍的经验。“天津大学始终坚持‘办大学就是办氛围’的理念,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的服务体系充分激发人的潜能,建立1+N+X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达到‘使用一个人,激励一群人,培养一批人’的效果,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新时代大先生。”

促进思政课理论落地生根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学校与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承担的工作任务。

2022年7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引。

“大课堂”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载体。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好思政小课堂,还要深入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磊与众多思政课教师一样,积极走进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红色教育基地等,掌握大量鲜活素材,充实课堂教学。“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需要我们做好就事论理,浅入深出,照本不宣科。用对比和事实引导学生弄懂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道理,不仅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而且提高了点头率和认同率。”王磊说,要让有情怀的人讲思政课,要用思想的魅力去赢得学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

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建设飞速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带来现实挑战,更蕴藏着战略机遇。

石瑛认为,置身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新机遇,因时而进,要在探索技术与教育相伴相生的“转化、转型、智慧”发展阶段中循序渐进、不断深化,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插上数字的翅膀。

甘肃政法大学副校长史玉成表示,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以协同育人为目标,“五育”并举,从“大思政”角度完善课程群体系、优化育人机制,形成以思政课为主体、“大思政”课基地为支撑、“四史”课和其他课程为补充、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力的思政课课程集群,实现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五年以来取得思政教育成果的重要前提,也必将为今后的思政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高质量做好思政育人工作,激发内涵发展动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是我们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必由之路。(记者查建国、陈炼、吴楠、赵徐州、朱羿参与采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