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4-01-11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宣传部

中国日报网:埃塞俄比亚前部长:中国援外培训是“授人以渔”的软援助

埃塞俄比亚贸易和工业部前国务部长特卡·恩特哈布过去以政府官员的身份多次访问中国,一直很想知道这个国家如何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年前,他成为来华求学的一名留学生,开始在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该学院成立于2015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开展发展中国家研究交流的平台。

恩特哈布说,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项目为他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现代化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中国技术发展的机会。“我看到农民如何使用农业科技,并目睹了技术如何让他们的工作更有效率。”

恩特哈布指出,埃塞俄比亚与中国有相似之处,通过在中国学习,他可以学习适合埃塞俄比亚国情的中国经验。“我从中国学到了如何实施计划,而不仅仅是制定计划。这是我想在我的国家推动落地的。”

他正在考虑学成归国后制定更实际的计划,改善与私营部门和社区的沟通。

恩特哈布特别强调,中国的培训项目提供了个人探索中国的机会,而不是要将“中国模式”强加于人。

“中国并没有试图强迫你在中国学到的东西必须要付诸实践。怎么做由你决定。”

恩特哈布是中国70年来对外培养的40万名政府和技术人才之一,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已经成为中国援外的亮丽名片。

2023年9月,尼泊尔公共交通工程设计与管理研修班在北京交通大学开班。图片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官网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与周边国家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70年来,通过来华研修、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境外培训、派出高级技术专家等形式,中国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40多万各类治理人才和技术力量,涵盖农业、教育、卫生、气变等百余个领域和专业。

国际发展合作署发言人徐伟表示:“为了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全球发展倡议下提供了10万个培训机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人力资源合作通过交流互鉴提高了发展能力,通过合作互助加深了伙伴关系。

目前在北京交通大学学习的尼泊尔工程师博德·普拉萨德·班达里表示,该项目不仅让他能够学习中国铁路部门的管理技术,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

“我们在这里学习的时间很长,与中国人民进行有益的互动。”他补充说,自己希望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尼中关系更加广泛和稳定。

恩特哈布赞同班达里的观点。“我有机会了解中国的文化,并与中国的普通民众交流。”他说,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自己就是中国-埃塞俄比亚的友好大使,因为我们不仅在这里学习,还从人力资源合作中获得了很多重要的好处,所以我们可以成为两国加强合作的桥梁,使双边关系更加牢固。”

责任编辑:李雪 包鋆丽

审核:袁芳 王瑞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