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2-09-28 来源: 作者:单佳雯

中国交通报:智慧地铁优化出行体验

全自动售检票系统、智能客服、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这些身边触手可及的智慧出行场景,都是近年来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交通运输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比2012年增长4.2倍,2021年全年完成客运量较2020年增加61.2亿人次。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与客流呈现出飞速增长态势。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平台,对于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活动起到关键作用。”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昌俊表示,随着轨道交通功能定位的丰富,应更加注重针对不同类型乘客的精准服务,通勤人群关注出行速度,而商旅人员更需要全出行链条的规划与指引。

北京地铁建设时间较早,随着客流增长,目前面临着运输供给能力要与城市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挑战。对此,北京轨道交通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专家张莉介绍,北京轨道交通基于互联网票务推出了针对通勤人群的累积乘车优惠,并在今年6月实现了乘客进站自动核验核酸数据。“要充分认识乘客的个性化需求,将面向所有人的标准化服务转为面向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张莉说。

“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和设施设备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营模式,传统的、目前仍为主流的以线为单位的运营管理模式,并不能充分发挥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应加强各线、各系统和各业务的协同性,实现运力与需求的时空均衡匹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说。

蔡昌俊也表示,要让市民体验到整体化、网络化的轨道交通出行服务,就需要改变建设理念,将传统的基于特定需求进行“设计、交付、验收”的轨道交通系统转变为能够可持续迭代和优化的系统。

2019年,广州地铁与腾讯合作打造了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1.0,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够不断迭代升级,从而随时适应轨道交通的新需求。“我们需要紧跟变化形势,用新的设计理念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建设和改造。”蔡昌俊说。

贾利民认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础信息获取和融合还不够充分。“智慧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安全性、效率和服务品质,将建立在各个子系统和服务过程基础数据获取和顺畅协同的融合利用基础上。”

信息共享互联 最优匹配降本增效

乘坐地铁时,经常会听到“请您分散候车!”的提示语,若将车厢拥挤度信息与广播系统和智能大屏关联,能更有效地引导乘客分散候车。

“数字化的根本作用是形成各相关方、各业务与各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机制。”贾利民认为,数字化是建立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互动联系的最有效手段。例如,提供预约和信息查询等服务,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运力与出行需求的最优匹配。

如今在广州地铁18号线,视频智能分析算法组件以及站台上的监控能够实时分析站台区域的客流分布情况,并结合车厢实时拥挤度,通过广播引导乘客候车,这一功能的实现得益于穗腾OS2.0的上线。

前期,穗腾OS1.0针对车站级业务完成了智能站务、智能客服、综合信息发布、可视化大屏展示等业务的设计和开发。去年9月,双方又联合推出穗腾OS2.0,从车站级迈向了线路、线网级的业务支撑,并实现视频寻人、主动运维、客流引导等功能,在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示范应用。

穗腾OS2.0的上线不仅优化了乘客出行体验,促进资源合理调配,同时也将工作人员从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打开各个扶梯、检测站台屏蔽门状况、打开灯光……以往,每天清晨,广州地铁各站的值班站长都要依次完成一系列开站流程。如今,依托操作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值班站长只需要坐在控制室内就能“一键开关站”,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提升效率。

穗腾OS2.0采用组件化开发模式,实现业务资源与系统的解耦,将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业务、可复用的资源封装成组件,以组件的形式沉淀至平台。当需要增加新功能时,可以基于组件进行开发,有效提升了开发效率和质量,节省重复建设成本。

“腾讯提供的技术支撑,通过跨系统的互联融合和自动化,使操作系统能应对丰富的应用场景。”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介绍,穗腾OS2.0具备开放式、可进化、组件化、低门槛的特征,提供了“拖拉拽”式的低代码开发工具,定义了低门槛流程编排语言。

施雪松表示,真正了解地铁应用场景的是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地铁一线人员,而穗腾OS能让广州地铁运营人员跨越代码的鸿沟,自己编排业务流程,灵活组装所需业务场景。

设施设备主动运维 数字赋能安全可持续

在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AFC监视中心系统在远程即可获取各个站点闸机的使用状态。当某处闸机出现高负荷使用情况,AFC监视中心系统会自动弹出告警,工作人员根据告警与现场站务人员及时联动,快速消除安全隐患。

张莉介绍,AFC监视中心系统的重要功能就是确保安全,即使工作人员不在车站现场,也能感知AFC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起到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防范的作用。

《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的,也是提升安全系数,推动可持续发展。

“没有数字化手段,就无法实现主动预警、可信的安全保障和最低综合成本的运维。”贾利民表示,数字化手段可实现设施设备运营状态的实时感知,从而及时对异常事件预警。此外,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个要素均通过数字化同步到平台以后,便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服役状态,从计划和时间驱动的运维模式转向基于预测、预警和视情决策的主动运维,避免设施设备故障、失效带来的负面影响。

蔡昌俊介绍,通过数字化技术,广州地铁已基本实现了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安全诊断,包括检测轨道是否处于平顺状态、预判机电设备是否会发生故障、隧道内是否有异物侵入等,提高了安全评估效率,也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今年8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提出加强广州与大湾区城市地铁对接,实现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相邻城市中心直达;协同高铁、城际,实现广州与大湾区各城市中心60分钟直达。

“未来,我们希望将穗腾OS作为大湾区轨道交通统一的数字底座。”蔡昌俊表示,建立实现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的平台,才能从根本上打通不同线路间、不同运营主体间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壁垒。

对此,施雪松提出,腾讯也在利用大数据融合和地图能力,探索城市交通和高铁的一体化规划,比如通过乘客迁徙规律、实时路况等,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实时的热力分布等信息,助力优化不同方式间的运力供给。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