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2-09-22 来源: 作者:秦乐乐 何菲 邓晓 厉梦洁

中国交通报:北京交通大学将知行之力融入社会课堂

画一院墙、修一座桥、讲一堂课……今年暑期,一支支北京交通大学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绘墙艺术展现乡村画卷

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彦乌楞嘎查,北京交通大学10名实践团成员以乡村振兴、党群工作为主题,耗时42个小时,精心绘制了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共60米长的文化墙,展现了一幅“党建引领、内蒙风情、稻田碧绿、生产丰收”的乡风新画卷。

在绘制过程中,每天都有两名当地小女孩参与作画。起初她们只是远远观看,眼中流露出好奇和期待。第二天,实践团教师察觉后便鼓励她们加入,于是墙角下方的角落里,留下了两名小女孩小心翼翼创作的花朵。到了第三天,她们便兴奋地要求在墙面上画喜欢的人物形象……

家门口的白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村民们走上街头,驻足观赏,喜笑颜开,奔走相告。孩子们对彩绘的喜爱,村民们欣赏文化墙时满意的笑容,让实践团成员意识到,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用心用情的付出。

“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既帮村里建设,也帮自己掌握了新技能。”实践团成员柴育颖有感而发。

开展公益小桥勘探考察

乡村风景线不仅有文化墙,还有即将新建的公益小桥。桥址位于巴彦乌楞嘎查中部,河道为东北至西南走向,河床皆是沙石,周围植被低矮。

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副教授杨丽辉带领实践团赴巴彦乌楞嘎查,开展公益小桥勘探考察,深入了解河流上下游情况、桥址所在地交通和村民出行需求等,详细测量桥址处的河宽、水深等数据,为后续桥梁方案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考察桥址前,团队进行了较为充足的规划,但实地考察期间发现现场环境复杂,测量困难较多。经过不断探讨和测试,团队最终完成了桥址测量工作。这次考察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工程锻炼机会,让我能够将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应用,提升了专业技能。”实践团成员周文波说。

镜头记录10年帮扶故事

在科左后旗的实践,既是北京交通大学学子将知行之力融入社会课堂的勇敢尝试,也是他们将个人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铮铮誓言。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慧敏带领“学讲宣建,青春向党”实践团,通过走访调研、理论宣讲等方式,服务当地建设。交通运输学院“展青春色彩,筑乡村未来”实践团,围绕“人才振兴,教育有为”“交通调研,优化护学”“深入乡村办实事”“传承红色基因”等4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收获了巴彦乌楞嘎查帮扶情况报告、甘二中周边交通改善报告、巴彦乌楞嘎查交通图等实践成果。

据了解,自2012年起,北京交通大学定点帮扶科左后旗,用才智续写美丽乡村新篇章,在人才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开展工作,至今已10年之久。这次暑期实践,北京交通大学“深挖北京交大帮扶记,传扬乡村振兴好声音”团队深入科左后旗,用镜头记录10年间的帮扶故事和工作成效。

暑期实践落下帷幕,但实践团和乡村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北京交通大学将积极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精彩篇章。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