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2-08-04 来源: 作者:王硕

人民政协报头条:“算”赋百业未来可期

“算力已经成为继热力、电力之后的新的生产力。”7月30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首届中国算力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指出,近年来,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作为“底座”支撑,算力正成为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赋能作用日渐凸显。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网络基础设施

算力,简单来说,就是计算能力或数据处理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它是集信息计算力、数据存储力、网络运载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起来似乎“高高在上”,其实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通信软件里的每一次语音文字转换,到导航设备里的每一次方向指引;从软件中的个性化推送到金融快捷支付、远程医疗、智能驾驶……这些背后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持。

以网络购物为例,在每年“双11”零点时刻,为了抢购优惠商品,电商订单平台往往会出现短时流量洪峰。例如2020年“双11”的订单峰值就达到58.3万笔/秒。这些高并发请求对后端服务器造成巨大压力。在早年的“双11”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卡顿、页面加载失败甚至多次支付的现象。而如今,国内电商通过研发专有的云计算平台,并将相关核心系统迁移到“云端”,已能为用户提供“如丝般顺滑”的服务体验。

这个变化也是中国算力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

7月30日,记者从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获悉,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6月底,5G基站数达到185.4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5亿户,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千兆光纤用户数突破6100万户,启动建设多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近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EFLOPS(每秒1.5万京次浮点运算次数),位于全球第二。

与此同时,算力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包括算力基础设施、算力平台、算力服务等在内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算力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算力平台、新型数据中心以及产业基地相继落地。

投资算力拉动经济具有长期性和倍增效应

算力基础的提升带来的是许多行业全方位的改变。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医学影像数据占到医院总数据量的80%~90%,医院几乎每年都要投资扩建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同时,大部分影像在局域网内使用,不仅传输速度慢,缺少分享,海量数据也得不到有效使用。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移动开发了医疗影像云化服务,推进医院的医疗影像数据在云端跨地域、跨医疗机构的共享,大幅减少日常维护工作量,推动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据测算,对比原有自建模式可节省一半成本。

在智能制造方面:浪潮集团打造了云边端协同、AI质检产线全流程贯通的工业视觉质检平台,助力海澜之家等企业的成衣质检。过去50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只需1个人工和1台机器即可完成。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为客户提供缺陷检测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产品良品率及生产效率。

据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介绍,华为聚焦计算根技术创新,提供“鲲鹏+昇腾”多样性算力。目前,鲲鹏、昇腾计算产业已经有超过4700家伙伴,推出超过1.2万个行业解决方案。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企业、科研院所等提供普惠AI算力,已经上线的全部实现上线即饱和运营。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恩东指出,数字经济时代,投资算力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性和倍增效应:一个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当一个国家的计算力指数达到40分、60分时,计算力指数每提升1点,其对于GDP增长的推动力将分别增加1.5倍和3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也显示,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

正如中国电信党组书记董事长柯瑞文所说,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资源,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科研范式,而且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预示着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对于算力产业的发展充满着期待。在他看来,就像今天的人们已经默认电力是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历史的维度,今天的数字化就是百年前的电气化,而算力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未来或将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关键。

应对新挑战要加强顶层规划

一片欣欣向荣之时,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也对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算力大会上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算力建设网络传播分析报告》中指出,当下关键技术“卡脖子”仍是行业痛点,算力基础设施整体能耗和碳排放问题亟须重视;算力作为转换数据价值的生产要素,网络信息安全不容马虎;数据中心建设存在供需失衡、地域分配不均等问题亟待解决。

王恩东建议,算力产业发展要加强顶层规划,不能“躺平”,更要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不要一个烟囱一个烟囱林立”,建议打破技术壁垒,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开放化,实现算力建设的分工合作,从而形成开放融合,相互依存健康发展新局面。同时,要补齐集成电路等技术短板,坚持长期投入,强化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宏科强调,在算力网络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新焦点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抢占算力网络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制高点,为全球新型网络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数据中心的重要不在于建,而在于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分析说,数据中心是重资产,在“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背景下,西部地区仅靠建数据中心很难马上得到回报。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提供增值服务。例如,目前数据的清洗、标注等预处理工作的70%仍由人工完成,西部可以抓住这个机遇。他指出,“数据中心的产业链现在刚开始,抓住数据中心这个中心环节是对的,但是要延伸到全产业链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动算力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提到,数字化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目标,二者是正相关关系。但是算力基础设施的耗能较大,除了帮助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化,算力基础设施自身也需要绿色低碳化,这就要求我们使用更好的节能技术,引入更多绿色清洁能源等。从长远来看,整个社会需要算力与连接构成的“数字底座”,也需要清洁能源与绿色技术构建的“绿色底座”,二者要协同发展。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