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1-05-05 来源: 作者:邱乾谋 苗露

北京考试报头版接党史整版:郑振铎:用一生书写 “书生报国”

翟秋白(左一)、郑振铎(左二)、耿继之(右一)合影。

“我是少年!我是少年!我有如炬的眼,我有思想如泉。我有牺牲的精神,我有自由不可捐……不管它浊浪排空,狂飙肆虐,我只向光明的所在,进前!进前!进前!”

这首豪迈的诗歌《我是少年》的作者,是百年前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他就是北京交通大学杰出校友、新文化运动旗手、著名文学史家、社会活动家、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振铎先生。

“五四”所孕育的“一代芳华”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当时,办报刊与开学会,是近代中国革命家争取舆论、启迪民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郑振铎早早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那年,从温州到北京读书的。课余,他在住地附近基督教青年会的阅览室里开始大量阅读社会科学和俄国文学著作,并与同样也来看书的瞿秋白成为挚友。五四运动后,他和瞿秋白都成了各自学校的学生代表,冒着随时可能被逮捕的危险积极投身于运动。暑假,他回到温州,又把北京学生运动的经验带到瓯海之滨,参与发起“救国讲演周报社”。他还参与发起当地最大的新文化团体“永嘉新学会”,提议创办会刊《新学报》。暑假后,他回京继续参加运动。

他成立铁路管理学校学生会,代表学校参加各校的联合行动,并与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瞿世英等好友一起参加“北京社会实进社”,后组成《新社会》旬刊编辑部,任部长,是发刊词的起草者。在早期作品中,他就怀着“新社会”的梦,鞭挞旧社会,谴责军阀暴行。

1920年11月,年仅22岁的郑振铎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第一个全国性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起草《文学研究会简章》,将文学艺术当作一种事业,要为人生、为社会、为大众服务。

他提出“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血和泪的文学”主张体现了时代对文学最迫切的要求,也是郑振铎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最酣畅淋漓的表达。

郑振铎还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作出了独特贡献。他和耿济之是《国际歌》最早的中文译者。

1941年,上海沦为“孤岛”后,郑振铎与汤用彤、贺麟、许地山等20位学者曾发起“中国非常时期高等教育维持会”,成为“孤岛”文化界的中流砥柱。

凡是国宝,都要争取

治学之余,郑振铎喜爱收藏中国古代文物。对于文物工作者而言,让流失海外的文物重回祖国,是他们毕生的夙愿,这是一条艰辛而坚定的道路,也是文物工作者毕生为之奋斗的动力。

在上海时期,郑振铎就倾囊收购流散古籍。他冒雪登门,真诚求助,并联合张元济等知名学者在上海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为抢救文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被党和国家委以重任。1949年10月9日,郑振铎出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教组组长,10月21日,郑振铎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局长,后又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一职。

“人是活的,文物是不能动的。”这句话见证了郑振铎先生对文物保护的坚守。他为保护团城,亲自给总理写信,并亲自起草《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对文物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期间,郑振铎以收购、征集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为国家收集了大量文物,并将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物拨分交给故宫,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作出重要贡献,为党和国家文学、艺术和文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2年6月,郑振铎捐献自己抢救并收藏的650多件文物;1953年,郑振铎将陶俑等一批文物共计502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1957年他又将所藏雕塑等文物捐献给国家。1958年10月,郑振铎殉职后,他的家人又将他十万册藏书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作为新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郑振铎先生毕生以为国家保存文化为己任,为抢救流散文物工作付出了巨大心血。他的一言一行均践行了“凡是国宝,都要争取”的铮铮诺言,彰显了“为民族效微劳,则亦无悔”的报国情怀。

为“大我”牺牲“小我”

当民族危难来临时,当党和国家工作需要时,郑振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他曾说:“每一个人,都应为‘大我’而牺牲‘小我’。成功不必‘自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人有此信念,民族乃得永生。”

郑振铎先生为中国文化事业奔波,用一生书写“书生报国”的志愿,承担起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和责任。

斯人已逝,但其故事和精神永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郑振铎先生作为北京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的代表,是后辈师生学习的典范。北京交通大学的师生通过党史故事百校讲述活动,讲述郑振铎先生的故事,向建党百年献礼。

北交大博士生杜超凡表示,郑振铎先生的爱国思想、治学精神已成为北交大精神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交大学子要大力弘扬郑振铎精神,秉承“知行”校训,不辱时代使命,不负党和国家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学生相艺表示,郑振铎先生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作为北交大学子,我们要学习他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好好学习专业课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