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七届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国际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54.2万人,在首都快速发展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如何防止城市化问题恶化?北京交通如何可持续发展?在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国际会议上,多名专家学者对目前北京交通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对京津冀交通如何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多名教授认为,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建立,对北京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 赵坚:“北京的面积是1.64万平方公里,(约)2200万人。东京比(北京)要小,1.35万平方公里,一都三县,现在是3800万人,但是它为什么交通不堵?它现在有2705公里的轨道交通。”
赵坚表示,北京仍应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建设第二副线。此外,多名专家还表示,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建设通勤铁路十分必要。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荣朝和:“对北京这样的特大超大城市来说,通勤的功能是最最核心最最重要的,地铁的通勤半径可以达到30公里,北京未来的轨道交通发展应该更多的建设通勤铁路,就是市郊的通勤铁路,放射状的,能使得现在我们30公里的通勤半径,能够拓展到50公里、70公里。”
本次会议不仅探讨了北京的交通问题,还展示了国内、国际可持续和智能交通领域学者的最新成果。
视频链接:http://una.uuwatch.com/info/5724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