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3日,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推动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促进三地高校网络育人创新做法与成功经验的交流互建,协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与创新高地,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在我校举办第二届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论坛暨“以新求变 以质赋能”高校网络育人研讨会。天津市教育两委专职副书记(正局级)孙志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宇蕾,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一级巡视员陈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怡,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勇,我校党委副书记、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念龙,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蓝晓霞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主持。

张宇蕾代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对创新发展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她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系统性推进京津冀高校数字思政建设,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高地的重要举措。她对京津冀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注重协同攻关,破解思政难题,希望三地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密集、人才集聚的优势,通过常态化举办学术论坛、组织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搭建思想交流交锋平台,共同解决难题,推动网络思政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二是要深化数字赋能,促进资源共享,希望三地高校继续打破地域界限,共建共享“京津冀网络思政资源库”,让优质内容通过“云端”走进千万学子心间。三是要夯实队伍根基,赋能专业成长,希望思政中心不断壮大专家队伍,凝聚思政工作力量,持续举办高水平学术研讨和科研培训活动,为培养一支既懂思政又掌握网络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创造更多条件。

孙志良代表天津市教育两委对创新发展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北京高校思政中心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天津市在网络育人改革创新方面做出的探索,一是围绕模式创新,构建了“1+4”云端思政新范式,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二是围绕机制创新,打造了渠道融通、内容创优、协同育人的“三个工程”协同矩阵,彰显了京津冀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三是围绕队伍创新,实施了名师、青媒、精英“三大计划”赋能体系。下一步,天津市两委将会继续系统梳理、对标提升,努力通过构建三地“政策互通、资源互融、成果互鉴”的协同育人新范式,让教育资源“活”起来、让思政力量“强”起来、让协同效应“热”起来,携手打造全国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标杆样板,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注入强劲教育动能。

姚念龙代表思政中心和北京交通大学向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媒体朋友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交大和思政中心的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迈入第二个十年,高校作为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主力军,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交大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参与者,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雄安新区建设新校区,在唐山、黄骅布局科研基地,努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他以“创新、创优、创校”为切入点,介绍了交大在构建具有交通特色的网络育人新平台和新高地方面的特色经验和做法。他指出,思政中心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兄弟高校的支持下,坚持服务教育两委思政工作大局,服务首都高校思政工作实践,在深耕理论研究、打造学术品牌,汇聚专家力量、强化决策咨询,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取了显著成绩。今后,交大和思政中心将始终与三地兄弟高校携手同行,以网络育人为抓手,共同为京津冀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张宇蕾为邓怡、王勇、谢玉进、单学刚、王海、马娟、苏菲、朱彤、曲欣、孙润南颁发了第三批“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研联盟咨询委员会专家”聘书。

陈清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2025年青年研究员颁发聘书。

姚念龙、蓝晓霞为“高校网络育人优秀成果”获奖高校代表颁发证书。

在工作经验及教学案例分享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怡,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勇,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党委书记马娟,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曲欣分别以“强引领 硬支撑 软着陆——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模式”、“网络赋能思政引领力提升的育人实践与思考”、“舞韵载道,网聚人心: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网络育人探索与实践”、“残健融合,以美养德——北京联合大学美育与思政协同育人课程创新实践”为主题分享了所在高校在网络育人实践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

在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玉进,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原总编辑单学刚,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中心主任、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朱彤,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分别以“AI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与引领”、“AI时代的网络舆情和意识形态”、“‘大思政课’视域下‘数字思政’赋能网络育人生态构建与实践——‘易彩津生’融媒体平台建设经验分享”、“从网络思政到智慧思政: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思想价值引领的‘学’‘道’‘术’”为主题作主旨报告,分享了在网络育人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鲜活实践经验。

下午,“以新求变 以质赋能”高校网络育人研讨会在红果园学术报告厅举行。研讨会设两个分论坛,分别由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高永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正礼主持。
在分论坛一上,北京邮电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苏菲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育人实践”为主题作专家报告。与会人员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专题研讨。在分论坛二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润南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程度与限度”为主题作专家报告。与会人员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自由研讨、交流经验。
来自京津冀高校的近百名思政工作者以及我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人文社会科学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加深了三地高校思政工作学术交流、实践研讨的联系互动,搭建了互学互鉴、互促互进的桥梁,推动了三地高校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发挥了凝聚思想共识、分享先进经验、共谋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下一步,思政中心将在搭建平台、统筹力量、整合资源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团结凝聚三地高校思政工作者,集思广益、共建共享、携手共进,共同谱写三地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雪 陈雪
审核:袁芳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