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3日,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处、党委宣传部、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承办,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部)协办的“强国讲堂·交大大讲堂”在学校举办。本次讲堂特别邀请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华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中文日主旨演讲嘉宾、“中国诗词大会”文化嘉宾、《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郦波担任主讲嘉宾。

讲座前,党委常委、副校长赵鹏与郦波进行交流。

郦波以“文明的维度与深度”为主题展开讲述。他把汉字“将”的读音辨析作为切入点,从《诗经》中的“将仲子兮”到李白《将进酒》的“将”字发音争议,结合甲骨文考据、音韵学演变及文化语境差异,生动展现了汉字“音随意转”的表意特性。通过对比西方表音文字的“字母堆叠系统”,郦波深入剖析了中西文明的本质差异。他特别提及,在人工智能时代,汉字的“构件化”思维为算法创新提供了独特优势,中国工程师基于汉语思维突破算力瓶颈,正是中华文明深度的当代体现。




讲座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围绕“青年如何担当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使命”“青年如何以‘知行’强化内心成长的力量”“五大文明维度的内在关联”等问题踊跃提问。
郦波结合历史典故与现实案例详细解答了大家的问题。他强调,青年应立足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以“大历史观”看待时代挑战,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同时保持开放视野,并鼓励大家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振奋精神,迎接挑战。同时,寄语交大青年学子以“知行”校训为指引,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振兴和发展,要心存天下,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在时代浪潮中担负起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使命。
“强国讲堂·交大大讲堂”的举办,不仅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新视角,更通过中西方文明对比,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此次活动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第二次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举办,双方再度携手标志着国家级平台与高校在文化传播领域的深度融合。学校将继续依托“交大大讲堂”,深入探索“学术成果大众化传播”的创新模式,让思想“走进来”、让声音“传出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社会辐射。
“交大大讲堂”是北京交通大学原创打造,以文化传承创新为使命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目前已成为一个极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交大学术品牌。自2009年创办以来,“交大大讲堂”迄今已举办百余期,邀请各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园、进讲堂,分享研究成果、专业洞见和前沿见解,不断促进学术交流,不断拓展学术视野,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未来,“交大大讲堂”将继续秉承“传承创新、开放共享”理念,为师生和社会公众带来更多的思想盛宴、学术盛宴、交流盛宴,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责任编辑:李雪 陈雪
审核:袁芳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