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家战略部署,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弘扬“知行”校训,深化对国情社情的认识,提升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2025年7月26日至30日,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筑梦雄安,青衿有为”实践团暑期奔赴雄安新区,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红色研学、科技调研、企业走访、科普服务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行动,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红色研学:传承革命精神,筑牢理想信念

7月27日,实践团前往白洋淀,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主题教育。在雁翎队纪念馆和荷花淀派文学馆内,成员们仔细观看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等实物展品,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崇高斗争精神。实践团成员表示,红色基因是青年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此次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发展”的理想信念。在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实践团还精心录制了微团课,让这份红色精神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科技调研:对接基建需求,深化专业认知

7月28日,实践团深入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在管廊系统总控中心实地考察了地下管廊系统,亲身体验了管廊的结构设计、智慧运维技术以及能源供给模式等先进技科技。在基础建设公司进行座谈交流,企业负责人结合机电专业知识阐述绿色交通内涵,“80、90交通目标”(公共交通占比 80%、绿色交通占比90%)彰显生态之城的绿色发展理念。机电学院团委书记袁月与工程总监王斐就学生实习实践、科技创新、就业等展开交流,共探合作路径,为雄安发展注入机电青年力量。

实践团前往东西轴线雄安城际站调度指挥中心,成员登上建设观景台,回想总书记曾站在此处做出“要在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亲眼见证国内首个地下高铁站建设的壮丽图景,地上国贸繁荣商圈、地下核心交通枢纽、渡口即入白洋淀……“城中有站,站中有城”的规划理念在此处具象化彰显。
企业走访:触摸科创脉搏,明晰发展方向

7月29日,实践团走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走访了多家入驻企业,系统了解了“空天信息产业聚集地”“智能装备研发中心” 等特色集群的发展规划。先后参观了企业展厅及研发车间,实地观摩了工业机器人、智能监测设备等前沿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场景,并就 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技术创新与学科融合等重要主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此次走访,实践团成员对雄安新区科创产业的发展有了直观且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机电专业在智能装备研发、工业自动化升级等领域的应用方向,为后续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科普服务:践行服务初心,播撒科学火种

实践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对接,前期精心筹备并成功开展了“科技启蒙进校园”科普课堂,邀请李振坤副教授为小学生授课,生动讲解了仿单细胞生物流变机器人、纳米磁流体、4D 打印、软体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成果。这些新奇有趣的科技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课堂聚焦前沿科技与基础学科的结合,既融入了机电专业的核心知识,又注重互动体验设计,旨在为雄安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启蒙提供有力支撑。实践团计划后续深化与当地学校对接,推动成果落地应用,让优质科普资源切实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建言献策:汇聚青春智慧,助力新区发展
实践期间,团队同步开展了“雄安建设青春建言”调研行动,面向校内学生发放问卷,围绕学习资源、住宿条件、生活配套、就业服务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经过细致梳理分析整理形成相关提案,计划与校区建设单位对接,推动建言落地。实践团带队老师表示,此次建言活动不仅为雄安校区的规划与发展提供青年视角,更让参与调研的学生深化对新区建设的了解,是实践育人的生动体现。未来将持续推动调研成果转化,引导更多交大学子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暑期实践以“千年筑梦,发展有为”为核心主题,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推动青年学子将理论学习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此次雄安之行的所见所感,将转化为实践团成员不懈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们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以“青衿有为”的担当投身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李雪 陈羽佳
审核:袁芳 王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