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主办的第二届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与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正式签订《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合作的联合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推动双方在标准、课程、师资评价等方面的实质性对接。这是中欧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深化互信与合作的重要成果。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在校生人数超过900万人,并取得了系列探索和实践成果。加强产业界与教育界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探讨,是工程师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高校已与全球500多所高校建立了工程教育合作关系,每年派出超过5万名工科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
欧洲是现代工程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历史和成熟经验。与欧洲的深度合作有助于中国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吸收欧洲在工程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加速自身改革与创新。而中国庞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在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成功的认证实践,也为欧洲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广阔市场。中欧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合作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互利共赢。
《共识》明确将“产教融合”和“质量持续改进”作为核心原则。双方将共享校企协同育人的优秀实践经验,共同提升工程教育对产业变革的适应能力,确保教育质量螺旋式上升。《共识》提出,建立联合工作组,举办高端论坛和培训项目,这将为双方专家、教师和管理者提供常态化交流机制,有利于及时分享经验、协同创新,共同应对全球工程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
会上,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主席何塞·卡洛斯·夸德拉多表示,ENAEE已成功创建全球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截至2024年,ENAEE已经通过EUR-ACE体系认证了覆盖欧洲30余个国家的数百个工程教育项目,涉及机械、电子、土木、计算机等多个工程领域。“这使我们现在能够真正实现专业的工程工作,”他表示,“但未来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希望中国能帮助我们实现更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