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博名片
展览: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京张铁路资料展
所在地:北京交通大学
特色:铁路运输教研史料
作为我国第一所培养铁路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隶属于清政府邮传部的铁路管理传习所。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创建于1909年的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所藏铁路文献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覆盖了从清末、民国时期的铁路史料、满铁资料,到各年代铁路运输年鉴、统计资料,为此次“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京张铁路资料展”的举办提供了现实条件。
展品包括实物和文献两部分,共计30余册(件),通过五个部分的主题陈列展现了京张铁路的百年巨变。第一部分“中国人的光荣,第一条自建铁路”,介绍了老京张铁路的修建背景。沿着展台向前,第二部分“逐段展筑,成就西北要道”介绍了京张铁路的数次延展过程。
历经百年,京张铁路汇聚着无声的历史;绵延千里,京张铁路串联起唯美的风景线。第三部分“历史记忆,车站变迁”和第四部分“京张新貌,唯美的京张风景线”,通过“摄影集”的方式展示了独具特色的车站景观和沿线美景。
进入新世纪,京张高铁疾驰而来。第五部分着眼于即将通车的京张高铁。据已公布的规划方案,智能京张高铁由我国自主研发,包括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智能高铁将与百年京张铁路交叉并行,它蕴含的民族精神是国人永远的骄傲,也将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又一丰碑。
起点:丰台站
脱轨事件开启探索之路
1906年1月6日,京张铁路从北京丰台站正式铺轨,总工程师詹天佑举起铁锤,在京张铁路上钉下了第一枚道钉。谁知,就在丰台铺轨的第一天,京张铁路工程队的列车车钩链子脱落了,造成了列车脱轨事故。
这个事件马上成了中国人不能自主修建铁路的证据。后来,詹天佑引进了国外的自动挂钩,让各节车厢形成整体,确保了行车安全。
倚靠国外技术并不是长久之道。缺乏技术、设备的艰苦年代,詹天佑还实行了许多创新之举:为打通八达岭隧道,他采取分段施工、垂直挖井的方法,六个切面同时施工,加快工程进度;他自主设计的扇风机,根据夏天扇扇子的道理,减少了隧道内的煤气,还每隔300米修建避险洞,确保日后隧道检修人员的安全。通过辛勤的探索,詹天佑突破国外列强的技术封锁,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2清华园站
毛主席“进京赶考”第一站
灰砖平房、绿漆廊檐……清华园站始建于1905年,因位于圆明园外延清华园而命名。但少为人知的是,它曾见证了毛主席进京路上的一段惊险历程。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刘少奇等由西柏坡迁至北平,乘专列进京。毛主席抵达涿县后,同押送专列的叶剑英、刘亚楼等人见面,他握着刘亚楼的手说:“十年未见的刘亚楼来接我们‘进京赶考’喽。”
按照计划,毛主席应在前门车站下车,但警卫员发现前门车站有特务活动迹象,临时改在清华园站。清华园站因毛主席留下迈出建国的第一步而永载史册。1949年开国大典,清华园站还专门开了一趟“清华专列”,送清华的学生参加典礼。如今,随着时代变迁,清华园已隐没于高楼大厦之中。
3青龙桥站
翻越雄关的“拐点”
从北京到张家口,沿途崇山峻岭,十分艰险。尤其从南口开始,原本平缓的路线迅速上升,一直延续到最高点八达岭,不到16公里的路程最大坡度近60米。面对如此险峻的地形,如何越岭成为京张铁路一大难点。
经过研究,詹天佑发现青龙桥位于两座山的峡谷之间,于是利用“之”字形线路绕开大山,让列车不走盘山路,而是从青龙桥直通八达岭,长度可缩短一半。
为了减缓坡度,他将利用双机牵引先让火车开到青龙桥东陂,再折返爬坡到八达岭山腰,还设置了12处“保险道岔”,防止机车制动失灵而造成溜车事故。这一决策,让京张铁路全线施工时间缩短了两年,建造成本比预算节省了35万两白银。
如今,“之”字形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铁路部门在“之”字形线路旁设置了一块中英文标牌,通过图示“之”字形线路的结构原理,拉近了游客与工业遗产的距离。
4沙城站
鸡鸣山上的“燃煤之急”
火车还未开至沙城站时,就能远远望见鸡鸣驿。
当年为解决机车烧煤的问题,詹天佑费尽心思,最后用采自鸡鸣山煤矿的煤解决了“燃煤之急”。据记载,京张铁路修建前,詹天佑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提到鸡鸣山煤矿:“宣化府属之鸡鸣山煤矿颇旺,已有土法开采,其煤质亦甚佳……京张全路借资利用,既省运转之费,取值亦廉并可运销各处,而全路进款亦日益加增。”
京张铁路通车后不久,民国政府宣布“裁汰驿站,开办邮政”,从此驿站日益衰落,驿马渐裁,驿递渐停,作为古邮驿的鸡鸣驿历史便逐渐宣告结束。
终点:张家口站
被铁路改变的城市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京张铁路开通后,张家口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关外的煤炭、矿石、牲畜、毛皮和粮食等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入关内,而关内的棉布、砖茶、煤油、纸张等工业品也远销于西北各省区。可以说,张家口是一个被火车拉来的城市。
京张铁路修建时,一些商人开始在张家口投资。当时天津有间英国洋行,洋行的两个买办了解到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后,投资二十万两白银,在张家口车站周围修建了6000间房子。与此同时,大量的商户、工人和移民也来到张家口,一时间商埠林立,茶叶、丝绸、皮货贸易兴隆,怡安街和当年的东安市场也因京张铁路的建立而繁荣起来。
城因路而兴,百年前,京张铁路的修筑,打开了张家口通往现代世界的大门。而今,张家口的未来,也将随着一个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和地方道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变得明朗起来。
□文物故事
铁轨背后的路权争夺战
一段标有1908年字样的铁路钢轨,静静放置在展厅前侧。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计划一经提出,铁路筑路权就遭到在华列强的激烈争夺,其中势力最大的当属英国。由于京张铁路是通往中国北面的重要通道,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丝毫不肯相让。英俄双方经过一番激烈争夺,最终达成妥协:只要中国人能完全独立修筑这条铁路,谁都不会干涉。
面对外国人的质疑声,主持修建铁路的袁世凯心里也没了主意。他立即找到詹天佑,问他,我们到底能不能干?詹天佑平静地回答,我们中国人完全有能力修这条铁路。
詹天佑的笃定源于自身的实力。作为清政府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回国后又在关内外铁路工程中干了十多年,实践经验十分丰富。清政府设立京张铁路局后,詹天佑带着仅有的两名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线路勘测。在测量八达岭一带时,詹天佑问技术员这一带的高度,技术员看了下仪器说:“大概600米左右吧。”詹天佑回过头来马上说:“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说完,他要求技术员重新测量。技术员重测一次后,报给了詹天佑一个精确的数字。但没想到,詹天佑自己带着仪器,再去复勘了一次,他看着年轻人不理解的目光,语重心长地说:“并不是我不信任你,科学的工作多一个人检查总是好的,现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他们希望我们失败,可我们必须成功!”
詹天佑深知,京张铁路不仅是第一条中国人自主修建的铁路,更是中国人挺立于世界的脊梁。他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让百年不朽的京张铁轨永远载入了史册。
平绥沿线的“文人旅行团”
早期的京张铁路被看做关内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民国时期,除日常旅客出行外,平绥铁路上出现了一大批较大规模的旅行群体,如观光之旅、考察之旅、文化之旅、科考之旅等。展厅一角,出版于1935年的《平绥沿线旅行记》就记述了85年前的一次“文人大旅行”——1934年夏天,燕京大学的几名教授在“开发西北”的呼声中,组织了平绥沿线旅行团,对平绥沿线进行考察。
“我们旅行的目的,大约是对平绥沿线的风景、古迹、美建、风俗、宗教遗迹经济、物产种种的状况,作几篇简单的报告。”冰心在《平绥沿线旅行记》中记载道,“文人旅行团”自7月7日出发,历时6个星期,途经包头站,旁及云岗,百灵朝等处。
这支由谢冰心、吴文藻、郑振铎、顾颉刚、雷洁琼等8名文学家组成的旅行团,赴西北考察后,产出了《平绥沿线旅行记》《王同春开发河套记》《蒙古包》《西北胜迹》《平绥沿线之天主教会》等一批考察报告,增进了国人对西北地区,特别是内蒙古中西部的了解。
□阅读链接
喜迎冬奥京张高铁施工忙
日前,随着国内首个封闭式声屏障主体工程完工,京张高铁进入了紧张的施工冲刺期。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配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
京张高铁起自北京北站,经北京市海淀区,经昌平区、延庆区等,抵至张家口。正线全长174公里,共设10站,其中4个新建站,6个改建站。
预计今年9月,京张高铁将开始联调联试,并于年底建成通车。届时乘高铁从北京到张家口的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左右,对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奥运、连接西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